原创 诗人讽刺权臣不会喝茶,权臣用茶水将他生生灌死
创始人
2025-02-25 08:27:28
0

在唐朝,诗歌艺术到达了顶峰,诗人也如同井喷一般爆发出来,层出不穷。我们熟悉的诗人,多则上百个,少则几十个,但在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人的背后,是庞大的诗人团体。有规模巨大的基数,才会涌现如此多的天才。他们之中很多人,却被历史长河所埋没了,即使在是当时也曾名噪一时的人物,也不例外。

比如说一个叫做郎士元的诗人,现在了解他的没有几个人,但在当时却非常有名。有名到什么程度?他在中唐时与钱起齐名,被人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沈宋就是沈佺期、宋之问,现在也不算有名,但却是唐初一等一的御用文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古代封建社会每一个人的理想,别看那些隐士说得振振有词,其实有几个人不愿意成为天子近臣?

不光如此,在中唐时的朝廷有个规矩,那就是官员在外放也好,上任也好,只要从京城出去,都要有人折柳赠诗。如果谁临走时,请不动钱起和郎士元写诗相赠,那就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

因此,我们看到现在郎士元留存的诗歌,大多都是赠别诗,不是送这个,就是送那个。这些诗歌,再加上宫廷之中的应和之作,就是郎士元主要的题材。它们大大局限了诗人的视野,这也是其后来成就不高,被历史所淡忘的原因吧。

不过,在当时,郎士元肯定不会这么想。在世俗人的眼里看来,他可比被赶出长安的李白,终日颠沛流离的杜甫过得好得多。郎士元自己也很得意,经常口不择言,狂悖不已。他曾经讥笑道:

郭令公不入琴, 马镇西不入茶,田承嗣不入朝。

这句话其实很浅显,他认为郭子仪不懂琴,马燧不懂茶道,田承嗣心怀异志,不入朝觐见。郭子仪、马燧、田承嗣都是当时名震一时的节度使,也是手握重兵的人。且不说人家到底懂不懂,起码一个文官,没有必要为自己招惹是非吧。

郭子仪和田承嗣到没有计较,然而马燧却非常不满意了。他向郎士元发出了盛情邀请:既然郎中说我不懂茶,那我就专门设下茶会,单独邀请阁下。郎士元也没有胆怯,难道还怕马燧杀了自己不成?

郎士元是从从容容应对,而马燧却早有准备,他提前了好几天就吃“古楼子”。所谓古楼子,就是唐朝时的一种面点,有人说就是现在的肉夹馍。马燧吃这东西,还特意没有喝茶,就是让自己处于极度口渴的状态。

等到两人论茶的那一天,马燧口中如同火窖一般,命人不断烹煮,不断上茶,一口气喝掉了“二十余瓯”。古代人喝茶与喝酒是一样的,马燧喝完多少,郎士元也要喝多少相陪。然而,马燧是早有准备,而郎士元却是吃饱喝足过来的,何况年纪也大了,根本招架不住,提出要走。此事的马燧却一改温文尔雅的样子,两眼一瞪:

马镇西不入茶, 何遽辞也?

这意思是,你说我不会喝茶,我还没有喝好,你就走?于是,两人又喝了七瓯。这一下,郎士元说什么也坚持不下去了,强烈要求回家。结果他刚走到自己的马匹旁边,就上吐下泻,昏倒过去。据说就是因为这次斗茶,直接导致郎士元身体垮了下来,不久去世。

其实,马燧偷换了一个概念:郎士元说的懂不懂茶,指的是茶道,而不是说谁喝多喝少。但是,就是因为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郎士元不断输掉了赌局,还输掉了自己的性命,活生生被茶灌死了。其实,这个马燧也不是坏人,他平定过魏博田悦的叛乱,也曾为国防守吐蕃,可谓忠心耿耿。听说郎士元丢了性命,他于心不忍,后悔莫及,只好让家人送了两百匹绢作为丧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风口财评|茶叶消费回归“里子”...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上海市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含电商平台)的茶叶开展了商品包装物减量(过度包...
原创 1... 2025年夏天,中国对美能源进口量出现了五年来最为罕见的“归零”时刻。原油、液化天然气、炼钢煤炭,一...
2025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山地徒... 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李世奇)9月5日,北京康养杯2025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新闻发布会举办...
“最快女护士”未获得8万美元冠... 在哈尔滨马拉松比赛赛后接受采访时向领导、同事喊话求支持的“最快女护士”张水华的言论日前引发争议。 张...
快评丨女子做微创手术脑死亡离世... 典型的医疗责任事故不应仅被视为“负面事件”,而应该成为规范医疗管理、提高诊疗质量的范例,以及成为普及...
韩国议员访华观礼九三阅兵后发文...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
文国红主席与哥伦比亚前总统杭州... 2025年9月2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杭州龙井茶乡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国营杭州龙井...
原创 此...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黄巾起义爆发,当时的朝廷虽然镇压了起义,但是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各路诸侯纷纷起义,天...
原创 关... 关羽这一人物一直以来都令我感到颇具争议。从南北朝时期起,后来的历史学家和文人们便开始将关羽塑造成一个...
原创 西... 庙号是中国古代皇帝去世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使用的名号,具有象征性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作为对皇帝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