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语古韵,有趣的灵魂爱喝茶
创始人
2025-02-25 08:24:37
0

中国人饮茶之习,已绵延数千载,穿越千百年的茶香,不仅见证了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也留下了许多古人喝茶的趣闻轶事。

古人饮茶,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生活的艺术,他们将茶视为生活的知己,以茶会友,以茶寄情,将茶喝得风生水起

1

苏轼与黄庭坚:茶韵中的师生共鸣

苏轼与黄庭坚,一位是文坛领袖,一位是书法大家,两人既是师生,又是挚友,有着诸多共鸣,其中对茶的共同挚爱,便是他们精神契合的一个见证

赵孟頫《苏东坡小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与黄庭坚常常互相赠茶,并以此赋诗交流,抒发彼此的感悟。黄庭坚曾写下《双井茶送子瞻》,以双井茶为媒介,向苏轼表达自己的关切,其中“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两句,借茶之味,提醒苏轼要适时进退,保持清醒,勿忘黄州旧事。

苏轼《啜茶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在收到黄庭坚的茶与诗后,也写下了《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其韵为谢》一诗作为回赠。诗中“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一句,表达了对双井茶的珍视。诗的最后一句“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显然苏轼把黄庭坚的提醒听进心里了。

2

张岱:把茶喝到极致

张岱为晚明小品文大家,出身官宦世家,无意仕途,却对人间世态洞悉入微。明亡后,他避迹山居,一生以读书著述、游山玩水、品茶鉴水等为乐,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张岱不仅喜欢饮茶,还能辨茶辨水。他游历四方,对各地的茶叶和水质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在《陶庵梦忆》中,就记载了张岱拜访老茶人闵汶水的经过,展现了他神乎其神的辨茶功力,让闵老啧啧称奇。

张岱对茶的热爱不仅在于品鉴上,他还致力于茶叶的改良和创新,通过精心研制,改良了家乡的“日铸茶”,研制出“兰雪茶”,这种茶在当时的茶市中风行一时。

3

蒲松龄:以茶换奇闻

以妙笔构筑奇幻世界的蒲松龄,相传他喜爱以桑叶和菊花入茶,精心调配出一种既具有药用价值又口感独特的菊桑茶

据说,在写《聊斋志异》之前,蒲松龄曾在乡间开设了一个茅草茶寮,让过往行人歇脚饮茶。他还别出心裁立下一个规矩:只要饮茶者能讲一段奇闻或故事,便可以免去茶钱

这一规矩吸引了许多过往的行人,他们纷纷前来讲述自己知道的故事。蒲松龄则用心倾听并记录下来,作为日后创作《聊斋志异》的素材

4

汪士慎:茶韵墨香伴平生

汪士慎是清代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将品茗、爱梅、赋诗、作画巧妙融合,以茶为墨、梅为骨、诗为魂、画为形,形成自己淡雅秀逸的艺术风格。

汪士慎的嗜茶之性是出了名的,他甚至因此获得了“茶仙”的雅号。汪士慎还是一位专业级的品茶高手,传言他能够盲品出茶的品种

此外,汪士慎还常赋茶诗,他曾在《武夷三味》一诗中高度赞美武夷茶:“初尝香味烈,再啜有余清。烦热胸中遣,凉芳舌上生。”

千古茶韵,透露出古人品茗的雅致情怀,代表着一种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生活美学,启示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放慢脚步,常品好茶,让茶韵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和谐的生活境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子... 因为明人罗贯中笔下的一部不朽的巨著,三国这个夹在汉晋之间、存续不过60年的分裂乱世,成了令无数后人心...
原创 开... 1978年,中央开始成立相关机构,为此前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将领干部们平反。12月,负责平反工作的中央纪...
原创 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中,不少战役都广为流传,最出名的就...
人文齐鲁|《颜山杂记》中的古泉... 文|赵瑞峰 《颜山杂记》是清初益都人孙廷铨(1613-1674)于康熙三年(1664)搜辑旧闻而成书...
原创 太... 【太平天国系列五十四,小佛说史原创】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除了反清之外,还反孔子。洪秀全多年考试,结果...
原创 明... 在元明鼎革之际,明与北元为争夺云南控制权,展开激烈角逐。 明朝因担忧梁王联合北元及乌斯藏围攻,急需解...
原创 宋... 她是南宋最贞烈的女子,也是宋朝最后一个女词人。 她用一阙《满庭芳》,哀叹三百年文明的沦丧,也成了她生...
明朝大将,东征抗倭援朝,斩杀1... 某些对韩国比较了解的朋友,可能知道李舜臣,在公元十六世纪中后期,抗击倭寇的朝鲜民族英雄。 在互联网上...
原创 解... 众所周知周王室姓姬,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姬姓诸侯就占据了五十多个席位。因此...
原创 睢... 1948年,粟裕三次向毛主席谏言之后,毛主席从善如流,很快大胆启用粟裕的提议。 另一边,蒋介石也在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