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下午,阳光洒在崇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室里,一场充满匠心与温情的非遗传承活动正在进行——崇州市传统工艺非遗促进会与学校联合带来的第二次竹编课,再次点燃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此次课程特别邀请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的崇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颖、周罗沙两位老师。两位老师不仅带来了精湛的编织技巧,更带着对非遗文化传承的热忱,为同学们量身打造了“我爱中国”竹编画主题课程。
“经线要直,纬线要匀,像给竹子‘搭小桥’一样……”课堂上,张颖老师手把手示范,周罗沙老师巡回指导,指尖翻飞间,红色竹条在孩子们手中渐渐有了形状。得益于第一节竹编课打下的基础,同学们早已褪去初识竹编时的生涩:有的专注调整竹篾松紧,有的轻声讨论编织顺序,有的举着半成品向老师请教细节。经纬交织中,竹编画雏形逐渐清晰,一幅幅融入童心与巧思的竹编画在不知不觉间成形,竹条的纹理与刻出“中国”字样的卡纸相映成趣,传递着孩子们纯粹的爱国情怀。
“第一次编的时候手都抖,这次跟着老师的步骤,感觉竹条听话多啦!”一位同学举着自己的作品笑着说,竹编画边缘虽有些许稚嫩,却透着满满的成就感。周罗沙老师看着孩子们的作品,眼中满是欣慰:“非遗传承不在一朝一夕,能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竹编的魅力,把‘我爱中国’的信念编进作品里,就是最好的传承。”
从初识竹编的好奇,到巧手编织的自信,崇州二小的竹编课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的浸润。当孩子们将“我爱中国”竹编画捧在手心,竹条的温度与爱国的热忱交织,非遗文化的种子也悄然在童心生根发芽。未来,期待更多这样的非遗课堂走进校园,让传统技艺在新一代的手中焕发新生,让文化自信的光芒照亮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