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
9月20日,“千年儒风 四季三孔”油画作品展在济宁市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以世界文化遗产“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为创作主题,组织15位油画家历时半年创作130余幅主题作品,通过四季更迭的视角,以油画艺术重构儒家文化圣地的时空意象,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语言的创新性转化。
“三孔”是世界文化遗产、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以西洋画形式演绎、阐释“三孔”,恰似于无声处聆听“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的美学回响,这也是深度活化孔子IP,助推其走向世界,让西方再次认识东方哲学与美学价值的重要实践。
“可移动的三孔”
实力圈粉年轻观众
“油画展览的作品十分丰富,作者通过不同绘画技法,详细展示了‘三孔’的建筑、景观、祭祀仪式等场景,画得全面,画作也十分精美。”现场,已退休的吕宏伟约着老朋友们一起来看画展,游走在画作之间令他流连忘返。“《金声玉振》《龙腾千秋》等作品,画面通透和谐、栩栩如生,我十分喜欢。”他说,该展览再现了“三孔”的经典场景,并通过绘画打造出“可移动的三孔”,让原本的“我们向三孔走去”变成“三孔向我们走来”。吕宏伟补充说,“这些作品勾起了我对‘三孔’的回忆,也让我再次认识了‘三孔’,近期我们几个老朋友计划再去‘三孔’,更深入地品读其文化意蕴。”
油画展在“圈粉”老济宁的同时,更赢得了年轻观众的喜爱,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豪与文化自信。
商雅倩是济宁学院的大三学生,当天和同学相约前来观展。她十分欣赏用油画呈现儒家经典的创意:“借西方艺术形式表达东方内涵,这很新颖也很有趣,让人大开眼界。”就读产品设计专业的她表示,这种跨界融合启发她要打破常规思维,在产品设计中找到新颖而恰当的切入点,使作品更易被接受,也更具创新性。“静静观看这些精彩画作,也让我再次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了解到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和传承,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油然而生。回去之后,我要推荐更多同学,到这里观看展览。”她说。
“我还没去过‘三孔’,这次展览激起了我去实地游历的强烈愿望。”KhurramShehzad是济宁医学院的巴基斯坦留学生,一直很喜欢中国文化,他认为油画与“三孔”的结合,正是“美美与共 和合共生”的儒家智慧体现。他表示,“有时间,我一定近距离地实地走访三孔。”
油画为体、儒学为魂
构建“可视化的儒家文化画卷”
据了解,本次油画展览自2025年3月启动,历经选题论证、初稿研讨、草图评讲、中期观摩、集中封闭评审等多轮打磨,最终高质量完成130余幅融汇东方哲思与油画语言的优秀作品,实现了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合。这些作品既彰显东方儒家文化与西方艺术形式的激情碰撞,以色彩和构图赋予古建、碑刻、园林及人文活动更丰富的文化意蕴,也将抽象的理念化为可感可知的视觉画面,让更多人通过艺术的形式理解儒学思想、感受其当代价值,并进一步强化了“三孔”这一文化遗产的动态生命力、人文感召力,搭建跨文明对话的桥梁。
开幕式结束后,现场还举行了“千年儒风 四季三孔”油画作品展座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专职画家、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研究员王桂勇高度肯定了作品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他认为,创作团队始终秉持“以油画为体,以儒学为魄”的理念,既发挥了油画在光影、空间、质感表现方面的优势,又融入中国艺术“写意传神”的精神内核,实现了艺术表现与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合,为“油画中国化”实践提供了鲜活案例。
“本次油画展主题立意精准、画作精妙,每一幅作品都体现着孔孟之乡的人们,对儒家文化的守护以及对民族精神的弘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当代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张炀表示,儒家文化是济宁大地独一无二的文化宝藏,而这些既具高度又富诗意的油画作品,以才华横溢的艺术表达,展现着作者对家乡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情。
创作团队代表、原济宁学院美术系主任李作义介绍,本次油画展旨在中西合璧的艺术表达,展现济宁人对孔子的追思与尊崇,希冀通过真实的画面感,降低品鉴门槛,呈现大家都看得懂、看得进的作品。
济宁市文化交流协会主席周长征表示,这些油画作品不仅是“三孔”的艺术档案,更构建了一部“可视化的儒家文化画卷”,向世界传递东方哲学与美学价值,搭建跨文明对话的桥梁。他表示,开幕式并不是本次油画创作的结束,后期将围绕“三孔”,进行持续的深度挖掘与创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创新。
本次活动由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济宁市文化交流协会等单位联合策划承办。本次展览展期为9月12日至24日。结束后,这批作品还将在今年孔子文化节期间走进圣城曲阜,相继在曲阜师范大学和孔子博物馆进行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