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师朱赢椿:安顿自我,把自然作为方法
创始人
2025-09-22 16:33:27
0

当代人困在工作、算法、原子化、科层制之中,如何寻找人生的意义感,不断获得新的能量?越来越多人正在像朱赢椿一样,住进自然里,把自然作为方法。

作者 | 朱人奉

编辑 | Felicia

人到40岁以后,朱赢椿开始发现,他无法再全身心投入当时的工作。

作为书籍设计师,他曾经负责大量教辅图书的设计,高度同质化的工作流程,每年循环往复,逐渐把他的创造力消磨了。最让他伤心的是,这些教辅图书大多数只有用完即弃的下场,学生考完试后,它们会被卖给垃圾回收站,甚至被直接扔掉或撕掉。

(图/unspalsh)

“这样的工作让我迷失了很多年。”朱赢椿说。他要重新找回来的不仅仅是工作的意义感,还有一个人的自我和生命感。而他的生命感最充沛的时候,是童年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时光。

朱赢椿开始往回寻找童年。在此后的10多年里,他把自然作为观察对象,也把自然作为方法,陆陆续续创作出《虫子旁》《虫子书》《便形鸟》《蚁呓》《虫子间》等书籍。这些书很难被定义分类,它们不是自然科普,而是基于自然观察的艺术创作,但它们又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科普”了大自然的奇妙与想象空间。

自然也会参与到朱赢椿的创作里。鸟类和风会带来植物的种子,落在院子里生根发芽。朱赢椿长久地观察泥蜂盖房子的行为,参考其建造技术、材料和造型,在院子里设计了一座泥蜂舍。现在,他的泥蜂舍已然成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常常有国内外的访客前来参观和游学。接待的人多了,这就成了朱赢椿的新烦恼,但他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责任感——应该让更多人了解自然。

朱赢椿的世界,很容易让人想起以梭罗的《瓦尔登湖》为代表的自然主义作品。在梭罗晚年的作品《野果》中,他以野苹果来概括自己的人生:“野苹果是一种长在荒野、被人忘记和忽视的水果。这种植物扭曲又多节瘤,虽然处于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虽然很晚才结果,又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但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崇高的使命。”

[美]亨利·大卫·梭罗 著,石定乐 译

新星出版社,2017-7

研究自然主义文学的学者程虹指出,梭罗一生都在寻找那个野苹果,也就是“一种内心隐藏的甜美,一种与自然的亲情,一种个人精神之喜悦,而并非世人所瞩目的功名”。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成为新一代的自然主义者。在朱赢椿的展览和讲座上,总能看到一群群孩子驻足倾听、举手发问,他的书籍成了读者们进入自然的一扇门。那里有关于自然的奇想之旅,也有自然给予我们的慰藉。

(图/社交媒体截图)

《新周刊》:自然对你最大的影响和滋养是什么?

朱赢椿:我小时候生活在苏北农村,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全生活在自然环境里头。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会有一种安全感和自由感,因为你对周遭的一切特别熟悉,一草一木,跑来跑去的小动物,乃至一只小虫子,你都认识。

那时候没人教我怎么科学地认识自然,我只是凭直觉去观察,把自然当成童话世界。蝴蝶在飞,知了在叫,蜗牛在爬,它们都是童话世界的一员。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自由地去探索,一片小树林,一个小水洼,一方田野的深处,都可能会有神奇的发现。

(图/《去有风的地方》

后来我迷失了很多年,把自己的童年丢失了。大概40岁以后,我开始慢慢往回寻找,重新回到童年和自然里。

《新周刊》:你设计的泥蜂舍,参考了泥蜂建造蜂巢的技术、材质和造型,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美感。你认为我们可以跟自然学习什么?

朱赢椿:做泥蜂舍时,我用了泥土的质感,就跟泥蜂盖的房子一样,它很低矮,匍匐在大地上,融入自然里。我们会把泥蜂舍的窗户打开,每到下雨的时候,就会有一些虫子进来避雨。很多朋友来参观的时候就说,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范例。

而跟自然相处久了,你的心态会变得更加平和,对待生命的态度也更平等。从前我也像很多人一样,看虫子是有分别心的,喜欢看珍贵的、稀有的、漂亮的虫子,但现在我已经变成了“虫虫平等主义者”,不再“以貌取虫”。

(图/unspalsh)

我还想看看,自然会如何改造或者还原我们的环境。刚搬到这个工作室的时候,我有意识地种了不少植物,但很多都没能成活,反倒是天风吹来的、鸟儿衔来的、鸟粪里未消化的种子,在这里落地发芽,花繁叶茂,把我原来种的不少花植都淹没了,乱成一团。所以,我现在也准备撒手不管了,把前院交给天地,后院还是由我们管理,看看差别在哪里。

《新周刊》:今天有一些人正在成为新山民,他们选择去山谷里定居,亲近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同时也把自然友好、可持续发展、让艺术重返山野等理念带到山里去。你如何理解这种生活方式?

朱赢椿:我一直觉得,心境最重要。不管是在山谷里,还是在城市的小区、公园里,只要你能够静下心来,把手机调成静音或关掉,蹲下来,也许就会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世界。

(图/unspalsh)

每当面对做不完的事情、不想见的人、不想谈的事,我就会抽空到自然里走走,蹲下来看看工作室的花花草草。大树在你头顶上看着你,你看着小蚂蚁搬家、蜜蜂酿蜜、蝴蝶飞来飞去,世界每天如此,你慢慢地就把那些心烦的事情忘掉了。

本文原载于《新周刊》

总第691期《成为新山民:把世界和生活带回来

原标:《书籍设计师朱赢椿:安顿自我,把自然作为方法艺术》

691期杂志已上市

,即可购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从茶壶到智能净饮机:碧云泉N7... 寒冷冬日的午后,一壶正冒着热气的茶总是格外诱人。不过,真正懂茶的人都知道,泡茶这件事看似简单,实则门...
工业陶瓷领域标杆企业榜单:永州... 在工业陶瓷领域,技术迭代与材料创新持续推动着**制造业的升级。作为精密陶瓷结构零部件的核心供应商,t...
华瓷股份:电瓷及陶瓷新材料在公...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董秘您好,贵公司电瓷、陶瓷新材料发展顺利吗? 华瓷股份(...
有口碑好的玄空风水书籍吗? 引言 玄空风水作为传统易学中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分支,其复杂的理气体系与流派差异长期困扰着高阶研...
省政府外事办获赠多语种学习书籍 为支持我办对外传播工作,近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赠予我办一批多语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物,为...
75岁老人欲送房子全网求认干女... 11月19日,河南郑州,75岁马女士全网求认干女儿!愿给出一套房+每月3000工资+其他财产,“大女...
高市早苗终于开始懊悔?称自己有... 在国际舞台上,言辞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似乎任何一位政客的一句话,都可能掀起惊...
25秋(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 亲爱的同学们好,这里是小学课堂秘籍 今天为大家分享:《王朝霞活页同步字帖》25秋语文4年级上册(RJ...
潍坊临朐: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用...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通讯员 马雪 王文玲 潍坊报道 “我一直觉得书法很高深,离我们很远。今天听高老师...
江苏省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 苏州尹山湖美术馆“江苏省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时代墨韵——中国画名家邀请展”,近期巡展至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