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点亮生活 湾区奏响华章
创始人
2025-09-22 09:02:03
0

罗丽

罗 丽

●坚持“人民至上”,既深耕本土、讲好故事,又拓宽视野、放眼全球,优秀的艺术节能给予大众“全民共创”的互动艺术空间,更能提供长期的文化滋养,为区域文化经济赋能

●艺术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要兼顾大众基础审美,也要引导高阶精神追求,更要建立艺术与生活的情感联结,实现精神层面的深度共鸣

●优秀的艺术节,既要成为大众文化需求的补给站,也要成为艺术创作的孵化器,是融合国际性、艺术性、人民性和创新性的文化交流展示平台。期待大湾区艺术节成为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的文化标杆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于9月16日至10月16日在大湾区11城联动举行。本届艺术节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涵盖“艺汇湾区”剧目展演、“艺韵和鸣”艺术讲堂、“艺境共生”美术展览、“艺美生活”惠民活动及“艺彩交辉”演艺交易五大板块,包含超100场精品演出、19场艺术展览、超150场公益演出及系列艺术讲堂,将为大湾区民众献上一场全民共享的文化艺术盛宴。同时,本届艺术节通过“创作—传播—体验—消费—传承”的全链条设计,成为推动大湾区文化艺术融合的重要载体。

构建“引进来—本土化—走出去”的文化产业链

大湾区艺术节具有地域文化与国际视野交汇的鲜明特色。本届艺术节引入希腊国家歌剧院《茶花女》、俄罗斯瓦赫坦戈夫剧院《万尼亚舅舅》等国际顶级剧目,同时推出舞剧《咏春》、粤剧《红头巾》等本土原创爆款,形成“世界艺术经典”与“岭南文化根脉”的对话。“中西合璧”的文化艺术盛宴,既满足了观众对欣赏世界级文艺精品的渴求,又通过《咏春》中香云纱、咏春拳等非遗元素的创新运用,强化了观众对岭南文化的本土认同。

大湾区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至今已举办至第五届,其联合主办机制日益成熟,成为推动大湾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艺术节不仅展示大湾区近年来的艺术创作成果,更深化了内地与港澳文艺院团之间的合作。港澳文艺团体积极响应,香港粤语话剧《Skylight天色》、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二月廿九》等参与其中,充分彰显了大湾区三地文艺融合的潜力与活力。以艺术为桥,融通三地文脉,促进三地民心相通,向大湾区民众提供高品质文化供给,一幅文明互鉴的大湾区文艺新图景正跃然眼前。

此外,上海头部音乐剧厂牌缪时客与南方剧院借艺术节东风,合力推进粤港澳舞台艺术创意基地建设,为新作品诞生、新人才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有助于本土艺术IP的持续孵化与输出。本届艺术节通过“艺彩交辉”演艺交易板块,联动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演艺机构,推动舞剧《黄飞鸿》《英歌》等项目的国际巡演,初步构建起“引进来—本土化—走出去”的文化产业链。这种将艺术展演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运作,为艺术产业化提供了新的样本。

坚持“人民至上”,践行“艺术普惠”

在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当下,艺术节作为文化交流与城市展示的重要平台,其定位与发展方向备受关注。坚持“人民至上”,既深耕本土、讲好故事,又拓宽视野、放眼全球,优秀的艺术节能给予大众“全民共创”的互动艺术空间,更能提供长期的文化滋养,为区域文化经济赋能。

艺术节的终极价值在于回应人民的精神需求,构建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本届大湾区艺术节通过五大板块,将精品演出、公益活动渗透至学校、商圈、公园等公共空间,以30元低价票和“没有围墙的剧院”模式,践行了“艺术普惠”的理念。同时,本届艺术节增设了即兴快闪、艺术讲堂等互动形式,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活动参与度。其中,“艺韵和鸣”艺术讲堂邀请了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国内外顶尖音乐家、戏剧界行家等“顶流”开讲,聚焦创作热点与市场革新,为观众提供深入了解艺术创作与行业发展的机会,也有助于提升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惠民活动也颇具亮点,公益演出场次比过往大幅增加,覆盖学校、公园、商圈等公共空间,配合低票价政策,让更多人能够走进艺术、感受艺术的魅力。

艺术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艺术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要兼顾大众基础审美,也要引导高阶精神追求,更要建立艺术与生活的情感联结,实现精神层面的深度共鸣。如何在艺术节中让观众与创作者形成良性互动,形成“反哺创作”机制?大湾区艺术节可以探索进一步拓展互动活动的形式和范围。除了现有的低票价和公益演出,还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设计更加个性化的艺术体验活动。例如,为青少年举办艺术夏令营、工作坊,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为老年人提供艺术养生课程,将艺术与健康生活相结合。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深入挖掘每个社区的独特文化资源,与社区合作开展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让社区居民成为艺术节的参与者和创造者,真正体现艺术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海国际艺术节作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节,自1999年创办以来,以“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宗旨,其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外,艺术节不仅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更能从消费拉动、产业联动、城市品牌增值等多个维度,为城市经济注入发展活力。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自1947年举办首届以来,每年8月份艺术节举办期间,爱丁堡全城的体育馆、大学学院、街头巷尾等公共空间纷纷变身表演场地,数万名艺术家进行数千个剧目的表演,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这些“资深”的艺术节品牌的成功运作,值得大湾区艺术节学习与借鉴,从而拓展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为“人文湾区”建设注入持久活力

提升国际能见度。大湾区艺术节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知名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的长期合作,建立更稳定的国际艺术交流机制。在引进经典剧目的基础上,探索开展联合创作、艺术人才交流培养等项目。例如,可以与国际著名剧院合作,共同创作具有大湾区特色和国际视野的作品,让大湾区的文化元素通过国际合作走向世界舞台。

激活艺术创造力。优秀的艺术节,既要成为大众文化需求的补给站,也要成为艺术创作的孵化器。要加大对本土艺术创作的扶持力度,特别是鼓励创作具有大湾区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可借鉴上海“扶青计划”经验,设立“湾区艺术创作基金”。资助本土艺术家深入挖掘“湾区记忆”,如围绕“港珠澳大桥建设”“广府庙会”等题材创作作品,通过社区展演收集反馈后修改完善,再推向艺术节主舞台。同时,搭建“观众—创作者—评论家”对话平台,让观众意见成为创作的重要参考,形成“在地创作—社区展演—精品呈现”的良性循环。

激发大众参与度。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设有边缘艺术节等板块,普通市民和非职业艺术团体能零门槛参与街头表演等艺术展示。目前大湾区艺术节主要还是专业团体主导的传统演出模式,后续可开辟城市公共区域的自由表演专区,设立开放型艺术展示单元,让大众更自由地参与艺术表达。

创新艺术传播力。积极探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大湾区艺术节的体验感和传播效果。打造“数字艺术节”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观众的艺术偏好和需求,为节目策划和推广提供依据,实现精准推送。在演出中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营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充分运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实时分享艺术节的精彩瞬间。

成功的艺术节,应当是融合国际性、艺术性、人民性和创新性的文化交流展示平台。不是高冷的艺术秀,而是能让普通人找到情感共鸣的精神家园;不只是单向的作品展示,而且是能激活文艺创造力的创作沃土。期待大湾区艺术节成为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的文化标杆,让艺术点亮湾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人文湾区”建设注入持久活力。

作者系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联大以5票反对宣布无效,中国提... 近日,随着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愈演愈烈,我们不得不再次探讨这个长期悬而未决的复杂局势。尤其是在卡塔...
原创 列... 善恶终有报,沙俄多年来的种种不义行为,终于在1917年迎来了它的覆灭。从17世纪起,沙俄对我国的侵害...
红色故事绘 | “四史”人物志...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原创 据... 今天,我们常常能在许多穿越题材的小说和电视剧中看到类似的情节:主角原本是现代社会里对烹饪一窍不通的小...
“金刚钻”揽下“瓷器活”!南华... 近日,一面镌刻着“医德高尚 仁心仁术;医术精湛 尽心尽责”的锦旗,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心血管内科熠...
以实干为桨,驶向理想彼岸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每一朵浪花都镌刻着奋斗者的足迹。从“两弹一星”的惊天壮举到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从高...
原创 苏... 阅读本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便于今后持续收到类似推送,也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
青藏高原烟花炸懵高原小动物?中... 近期,蔡国强与始祖鸟在青藏高原江孜热龙地区(海拔约4500 - 5500米处)联合举办的烟花活动引发...
原创 金... 有读者曾提出疑问: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什么几乎都以宋朝及其之后为背景,难道没有唐朝这个历史时期?这种缺乏...
原创 阿... 许多人误以为北海道自古以来便是日本列岛的一部分,实际上,它直到大约155年前才被日本完全纳入版图。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