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9月21日,李自健美术馆气氛热烈,人流如织,“东方意蕴·时代精神——中国写意油画大展”开幕仪式举行,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油画名家出席。
迄今规模最大:104位名家229幅力作+馆藏68件佳作
本次展览共展出全国老、中、青三代104位油画名家的229幅力作,系统呈现了中国写意油画学派近十年来的探索轨迹与创作成就,不仅是李自健美术馆推出的又一全国性学术品牌大展,更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中国写意油画展。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元,尤其在写生与创作相融合的作品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图式创新与精神表现力,充分彰显中国油画在形式语言与精神内涵方面的双重成熟。
中国写意油画融汇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与西方油画技法,展现出鲜明的东方气韵与时代风貌。从二十世纪初徐悲鸿、林凤眠等先驱开始,中国油画家始终致力于将写意观念与文化自觉融入油画实践,推动这一外来画种走向本土化、民族化。此次展览从年届九十的资深艺术家到“90后”新锐创作者,三代同台展出,显示出中国油画文脉的强劲传承。最大尺幅达12米的巨制在美术馆“心灵空间”展厅展出,以恢弘气势震撼观众。此外,美术馆还特别从馆藏作品中遴选出68幅“写意油画”佳作同场展出,进一步丰富了展览的学术维度。
“这些画作既描绘了中华大地的辽阔山河,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实现了中西艺术语汇的深度融合。”来自长沙教育战线的张依然观展后告诉记者,艺术家们以充沛的激情与精湛的技法,将东方的诗意美学与当代的时代气息凝于笔端,令人深切感受到中国写意油画独有的艺术魅力与蓬勃生机。
记者了解到,作为主办方之一的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自2016年成立以来,画家们以饱满的热情,走向祖国大地山川湖海,从“天下黄河”到“万里海疆”,从“塞外边陲”到“江南水乡”……中华大地,处处留下了油画家们挥洒的激情与汗水。活跃的学术研讨、频繁的展览交流让“中国写意油画”这一新的艺术概念,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和欢迎。因此,举办一场具有东方意蕴与时代精神的“中国写意油画艺术大展”成为众望所归的美好愿景。
学术主持余丁:以中国传统写意精神进行油画创作实践
“油画自明代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漫长的本土化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油画传统。在东西方艺术语言的碰撞与融合中,‘写意’这一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逐渐与西方油画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既具民族特色又富有当代气息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承载着中华美学精神的基因密码,更在新时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余丁向记者介绍,此次展览汇集总展品近300件,其中最大作品达12米,在其他展览中难得一见。这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中国写意油画展。
谈及本届展览在中国写意油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价值与意义,余丁认为主要突出在三个维度:“时代之风”,写意油画的时代精神与审美重构,主要表现新时代的变化;“语言之辨”,近十年来写意油画的语言构建;“精神之本”,中国写意油画的双向内核与融合性创造,将油画本体的革命精神与中国写意精神结合。同时,写意油画并非简单地将水墨技法移植到油画中,而是强调中国的写意精神——重意不重形,与西方写实主义追求形似的审美观念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探索源于油画作为外来画种需要在中国文化土壤中扎根的需求,写意油画成为重要探索路径之一。
“中国写意油画最大的特点是‘自由’。近十几年来,中国艺术家群体自觉以中国传统写意精神进行油画创作实践,成为油画界的显著现象。本次展览以‘东方意蕴·时代精神’为主题,旨在探索写意精神与时代的融合。”余丁介绍,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油画创作人数最多的国家,而西方油画正在衰落。中国艺术家的探索不仅为油画注入了新的生机,更展现了中国人以开放态度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其与本土文化结合创新的能力。这种探索为世界油画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本次展览由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李自健美术馆联合主办,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担任学术顾问,著名画家李自健担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担任学术支持。展览将从9月21日持续至11月30日,在美术馆C区C1—C4、B区和“心灵空间”多功能厅等展厅展出,免费对公众开放。
据悉,展览期间还将邀请国内专家学者举行学术研讨会,就中国写意油画的学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溯流与出新,彰显了中国艺术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对本土文化的深刻认同与自信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