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遊于艺——鸥洋作品展”在深圳福田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集中展出了著名艺术家鸥洋近年来创作的40多幅意象油画作品,展期将持续至10月10日。
鸥洋1937年生于湖北武昌,早年以写实风格广受关注,与丈夫杨之光合作创作过多幅经典作品。上世纪80年代,她参加赵无极油画集训班后,艺术观念发生重要转变,提出“意象油画”概念,致力于将中国文人画审美与西方光色形式相融合,开辟出一条具有东方意味的当代油画路径,被艺术界誉为“中国意象油画第一旗手”。
本次展出的作品,较为全面地呈现了鸥洋近年来在“意象油画”领域的探索成果。她以人们熟悉的自然物象为媒介,融入现代抽象图式和中国式隐喻,表达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作品深受海内外艺术机构和收藏家的认可与喜爱。
开幕式嘉宾云集,艺术界众多专家学者莅临现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鸥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陈湘波,深圳市中国画学会会长于长江,福田美术馆馆长张闯,本次展览策展人张坚等众多嘉宾出席了开幕仪式。
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田美术馆馆长张闯在欢迎辞中回顾了鸥洋的艺术历程,指出其作品融汇中西美学,兼具东方文人诗意与西方油画语言,实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崇高境界,尤其在传统花鸟题材与油画技法结合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
策展人张坚在致辞中表示,鸥洋是中国意象油画的倡导者和实践先锋,她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打通了中西艺术的界限,为中国油画本土化发展提供了重要范例。尽管年事已高,她仍不断探索创新,其艺术精神令人敬佩。
陈湘波主席分享了他与鸥洋的艺术渊源,盛赞其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雏鹰展翅》《新课堂》等经典之作,到后来受赵无极影响走向意象风格的转变,体现出持续的艺术突破与生命活力。他指出,鸥洋不仅在题材选择上别具匠心,在绘画材料方面也大胆创新,尝试在宣纸、传统卡纸等媒介上创作油画,拓展了艺术表达的可能性。
鸥洋教授在致谢中感谢展览团队和嘉宾的支持,并简要阐述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她认为“意象”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重在表达“心中之境”,追求画外之意、诗化语言。尽管已86岁高龄,她仍表示将不断开拓艺术的新境界。
展览不仅是对鸥洋艺术生涯某一阶段的总结,更是一次具有学术深度的视觉盛宴,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次领略“意象油画”魅力的珍贵机会。
南方+记者 郭悦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