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皮球飞向太空的人、尾巴上放烟花的龙、五颜六色的猫头鹰……9月20日,“大师从这里起步”——第八届上海少儿美术书法大赛作品展在静安区文化馆开幕,孩子们以未经雕琢的童真为笔,以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为墨,将身边的生活、城市的光影、内心的世界悉数勾勒。
除上海地区外,本届大赛特别邀请苏浙皖作品参展,为长三角地区的少年儿童搭建起一座艺术交流、互学互鉴的桥梁。从近2000件美术、书法投稿中脱颖而出的416件获奖、入展及邀请作品齐聚一堂,生动呈现了当代少儿艺术的独特视野。
作为沪上少儿艺术领域的标杆赛事,“大师从这里起步”历经七届沉淀,已成为孩子们展示艺术才华、追逐心中热爱的重要平台。本届大赛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以“艺趣东方”为主题,引导小创作者从传统中汲取灵感,提升审美感知与艺术表达能力。
今年的少儿美术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提升。小学组徐名隽的作品《上海里弄里的色彩絮语》以黄墙、蓝门等鲜明色彩以及灵动线条,勾勒出上海里弄的独特景致。儿童组李艾宜的《龙腾龘龘》呈现了一条亮眼、能呼风唤雨的龙——世界是五彩的,龙也是多彩,她还为它的尾巴加上了烟花一样的花纹,这是一条活力满满的龙!中学组徐子涵的丝网版画《梦想派对》以蓝作为主色调,呈现出强烈的科技感。画面中,有人驻足眺望,有人乘飞行器穿梭,将对未来的畅想化作一场人与宇宙共生的热闹聚会,让“逐梦太空”的愿景变得具体而鲜活。
六岁陈伟铭的《把徐老师“踢出去”》令人印象深刻。画面中,他用自己天马行空的画笔,帮助徐老师“实现”了梦想——畅游世界。只见变成足球的徐老师从楼房里飞到东方明珠,再飞到金茂大厦,最后飞去太空,越飞越高,高到画纸画不下……“带他去看了天文馆,就生出了这个创作灵感。”陈伟铭妈妈透露,徐老师是教画画的,这次是他推荐孩子来参加大赛。“感谢老师支持、鼓励和保护了儿子的创造力。”
“往往是小小孩的艺术状态更加可爱,他们天马行空、‘胆子’很大。”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插画主任、大赛评委施晓颉说。
与美术作品不同,年长的孩子在书法篆刻功力上更胜一筹。“书写时须恪守中锋行笔之法,注重笔意贯通与力度的控制,需要持续练习,才能深入体会其技法精髓与审美意境。”中学组张家豪的铁线篆作品《山居杂诗》线条纤细匀净、结体严谨工稳,展现出清雅峻峭、瘦硬通神的艺术气质。
中学组魏佳琪的篆刻作品古玺印《留痕》一共有七方,主要以战国古玺印风来进行创作的,遵循拟古出新的原则,体现古文字的自然意趣。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评委徐正濂认为,孩子的篆刻虽然略显拙朴,但已“锋芒初露”,是有力量的表达。魏佳琪最开始是学习书法,因为参加学校的兴趣课,开始尝试篆刻,还得了奖,如今,她在学校也小有名气了,连老师都来找她“求”刻章,这让她越来越自信,并且表示以后可能会走专业道路。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大赛评委潘善助建议小朋友们不能一味地只练书法,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多读书,提升修养。“这是我们进入传统书法的情境,只有了解其文化背景才能‘浸润’其中,在书法之路上走得更长更远。”
“孩子们的作品或许技法尚显稚嫩,却藏着最鲜活的想象力,书写的诗词字句满是认真,每一笔都勾勒着他们眼中的美好世界与生活风貌。”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说,“大师从这里起步”,并非一句遥远的期许,而是对每一颗艺术童心的珍视与见证。期待小书画家们以此为起点,带着赤诚与好奇,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