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茶园,帮助一蓬蓬青绿健康萌发、生长不息?茶杯中乾坤大,水质会如何左右西湖龙井的茶汤风味?如何借力十大冲泡方法,更好地呈现茶的丰富风味?茶空间是茶人家庭链接社区、游客的场所,应遵循哪些设计逻辑与实践路径?
近期,中国茶叶博物馆以“茶园到茶席”为主线,面向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茶人家庭开展一系列讲座培训,深度解码产业全链的系列讲座。此次系列讲座是“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中国茶人之家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会种茶、会采茶、会炒茶、会评茶、会泡茶、会玩茶”的“六会”培训,助力打造“村村都有茶窗口、家家都有茶艺师”的茶乡新图景。
小小一方中的万象天地
茶席设计
8月19日下午,中国茶叶博物馆许泽梅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许泽梅大师,带来《茶席设计与赏析》讲座。许老师从茶席设计意义与主题入手,深入讲解茶席组成要素、配置审美艺术及构图,带领大家赏析众多优秀茶席作品。
这些作品意境高远、融合非遗技艺、蕴含美好祝愿或展现家庭温暖等主题,让学员们惊叹小小茶席竟能包罗万象。活动将专业茶文化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引得学员们纷纷感慨家用瓶罐、花布也能摆出韵味。
科技赋能与管理创新
现代茶园
8月22日上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肖强带来了《茶树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专题分享。肖老师采用实地教学与理论授课结合的方式,先带领学员茶园实地查看茶树生长,对着茶树讲解栽培与修剪问题。
随后的讲座上,肖老师围绕采摘、修剪、施肥、病虫防治和除草五大板块开展讲解,引入无人机防控与施肥等科技赋能话题,鼓励智慧茶园管理。参与者表示受益匪浅,提升了种植管理水平,决心用心打理茶园,擦亮西湖龙井茶名片。
从家庭到社区的意境营造
空间美学
8月22日下午,浙江树人学院现代服务业研究院国际茶文化学院院长朱红缨带来《最美家庭茶空间——个人、家庭、社区、商务》讲座。讲座内容涵盖茶空间概念、茶席设计、茶艺和茶楼赏析。朱老师融合茶文化与日常生活,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分享,系统分析不同场景下茶空间的设计逻辑与实践路径。
讲座尾声,学员共同探讨如何打造美丽乡村“邻里场景”等公共茶空间,释放其公益属性与社交功能,踊跃提出利用闲置空间改造共享平台等建议,现场讨论热烈,为如何“玩茶”提供了 崭新思路。
一茶千味的奥秘
冲泡十法
9月5日下午,许泽梅再一次倾囊相授,分享了《西湖龙井的十大泡法》。许老师用通俗语言讲解十大冲泡方法,包括玻璃直杯观赏“跳舞”、盖碗品饮、盖碗分汤、大碗降温、紫砂壶韵味、冰泡法等,并结合茶农饮茶习惯现场演示8种泡法。
品茶环节热闹非凡,大家走动品尝不同风味的龙井,直观感受泡法对香气和滋味的影响,有人惊喜发现“冰泡更甜”。活动结束后,大家表示度过愉快下午,回家将尝试用不同茶器冲泡,体验茶的多变风味。
泡茶用水的风味密码
科学择水
9月16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许勇泉博士围绕“水质如何左右茶汤风味”主题展开讲解。许老师从科学角度解析离子含量、pH值等关键指标对茶汤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深入浅出阐释“好水出好茶”的原理。
许老师用纯净水、虎跑泉水和矿泉水冲泡同一款西湖龙井,通过国家标准审评方法,直观展示不同水质对茶汤色泽、香气和滋味的差异。学员们品鉴后纷纷表示“绿茶更适合泉水和纯净水,带甜味”,现场互动踊跃,知识实用性强。
系列培训讲座圆满落幕,参赛的茶人们紧锣密鼓地准备后续的赛项比拼。9月27日上午,他们将在秋意渐浓的茶园中再度聚首,拼手速、比技巧,开展西湖龙井茶提采大比武。当天下午,茶艺评比也将在中国茶叶博物馆,碰撞西湖龙井茶冲泡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一起期待他们的精彩表现吧!
来源:中国茶叶博物馆 宣教文旅部
初审:汪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