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的云雾缭绕间,一位红衣女子正专注地描绘着眼前的山色。若不是那熟悉的侧脸轮廓,恐怕没人会想到,这位素面朝天的写生者竟是阔别银幕多年的传奇影星林青霞。七十一岁的她戴着米色圆顶草帽,红色棉麻外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衣角还沾着几滴未干的颜料,整个人与苍翠的山色融为一体。
山间的晨光透过云层,在她身旁的画布上投下斑驳光影。林青霞时而凝神运笔,时而退后几步眯眼端详,画架上渐渐浮现出巫山十二峰的轮廓。她的调色盘上挤着赭石、群青和橄榄绿,指尖沾染的颜料已经干涸,显然已在此作画多时。路过的小学生好奇张望,她便会放下画笔,眼角漾起温柔的细纹,用带着港台腔的普通话轻声解答孩子们关于绘画的疑问。
这位昔日的银幕女神现在的行囊简单得令人意外:一个塞满颜料和画笔的帆布包,保温杯里泡着菊花茶,折叠凳上还放着本翻旧的宋元山水画研究。当地导游说,三天前就注意到这位特别的游客,每天清晨都带着画具独自上山,有时在神女峰下一画就是一整天,中午就着山风吃随身带的饭团。
林青霞的写生地点选得极妙,这个角度既能将瞿塘峡的险峻尽收眼底,又能避开主要游览路线。她的画风带着明显的文人画韵味,远山用淡墨层层渲染,近处的红叶则以朱砂点染。有艺术系学生认出她来,她只是竖起食指轻贴嘴唇,示意不要惊扰了这份山间的宁静。
山脚下的民宿老板回忆,这位客人入住时戴着口罩,直到退房时才被认出。这些天她总在黎明前出门,带着满身松香归来。房间里的茶几上堆着写生稿,有些画着晨雾中的吊脚楼,有些记录着暮色里的渔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总把洗笔水倒在特定的桶里,说是怕颜料污染了长江水。
从镁光灯下到山水之间,林青霞把生活过成了淡墨写意。没有前呼后拥的随行,不要精修图的完美,她在画布上寻找着比镜头更真实的自己。当游客们挤在观景台拍照时,这位曾经的影坛传奇正用画笔与巫山云雨对话,在帆布上留下比电影胶片更耐人寻味的光影。山风拂过她的草帽,那些被岁月吻过的笑纹里,盛着比年轻时更动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