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古老的谚语,蕴含着深刻的实践哲学。对于新时代的干部队伍而言,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繁重、矛盾风险挑战之严峻,正是前所未有的“瓷器活”。要胜任这些精细、复杂、艰巨的任务,没有过硬的“金刚钻”是绝无可能的。因此,持续淬炼与时代要求相匹配的硬核能力,已成为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一项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瓷器活”之变,对“金刚钻”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专业性日益提升。过去的“老办法”可能解决不了“新问题”,曾经的“万金油”本领也难以应对“专业化”挑战。这要求干部的“金刚钻”必须与时俱进,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型能力,向现代化的专业型、创新型、法治型能力跃升。能否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本身就是对干部能力最直接的检验。能力短板若不补齐,不仅会贻误战机,更可能在工作中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甚至好心办坏事。
淬炼“金刚钻”,核心在于提升专业化与精准化的“锋刃”。 “金刚钻”之利,在于其无坚不摧的硬度与精准操作的锐度。对于干部而言,这体现在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精准的施策能力上。这意味着干部不能仅仅是“通才”,更要努力成为分管领域的“专家”。要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深刻把握所在行业、领域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唯有如此,在决策时才能切中要害,在落实时才能精准高效,真正具备破解复杂难题的“看家本领”,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粗放式工作模式。
淬炼“金刚钻”,关键在于磨砺斗争与担当的“硬度”。 “金刚钻”的品质,在于其能承受高压、击穿硬物。干部能力的“硬度”,则体现在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和担当意识上。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甚至是“娄山关”“腊子口”。是知难而退、绕道而行,还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直接检验着能力成色。真正的能力,不仅包括顺境时的推动力,更包括逆境时的突破力、绝境时的创造力。必须着力提升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在严峻复杂的斗争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锻造出担当的铁肩膀、成事的真功夫。
淬炼“金刚钻”,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 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既需要干部个人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闻鸡起舞”的自觉性,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工作责任,主动进行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同时,也需要组织层面积极搭建平台、优化机制,为干部成长成才提供肥沃土壤和广阔舞台,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力持续升级的良好生态。
时代赋予的“瓷器活”就在眼前,别无选择,必须揽下,更要干好。当务之急,是每一位干部都应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主动投身到能力建设的熔炉中,百炼成钢,淬火成钻,努力锻造与新时代新征程相匹配的“金刚钻”,从而自信地、有能力地揽下、干成所有的“瓷器活”,不负历史重托,不负人民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