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清代胶州南三里河村人,是扬州画派里唯一的北方人,其诗、书、画、印、砚的成就令后世仰慕。高凤翰自幼聪慧过人,青年起即诗友唱和,清雍正五年应“孝友端方科”考取一等,历任安徽歙县县丞、安庆兼修、休宁县代理县令、江苏泰州坝监掣等职。为官期间,他忧国忧民,廉洁清正。晚年右臂病痹,仍以惊人毅力成就“西园左笔”的美名,彰显了其身残志坚、对艺术孜孜以求的拼搏精神。

冷枚,字吉臣,号金门画史,约生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山东胶州人。《增修胶志》载:冷枚“工丹青,妙设色,画人物尤为一时冠”。冷枚从小就喜爱绘画,青年时期为了拜师学画来到北京。大约于康熙三十五年由他的师傅山东画师焦秉贞引荐入宫,成为一名宫廷画家。冷枚天资聪颖,进入内廷后,更加勤奋好学,具备了扎实的绘画功力。

▲清代胶州籍宫廷画师冷枚画像
康熙五十二年,冷枚参与绘制《万寿盛典图》。这幅画描绘了康熙“六旬万寿”的庆祝场面,作品以近50米长卷,完整再现康熙帝自畅春园回銮紫禁城的沿途庆典场景,涵盖仪仗队列、市井生活及建筑景观。其画面采用俯瞰透视法,兼具纪实性与艺术性,是研究清代皇家礼仪和北京城市形态的重要图像史料。冷枚不负众望,用高超的技艺与严谨的作风,为《万寿庆典图》的成功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万寿盛典图

▲万寿盛典图 局部
此后,康熙皇帝对冷枚委以重任,命他做《避暑山庄图》。此图描绘了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以热河离宫后苑30景为主题的平原与湖区全貌。此轴巨幅风景画画心长2.548米,宽1.725米。冷枚在这一块仅有4平方米多一点的细绢上,将宽旷开阔的山庄后苑和远山别岫全部列入画幅中。避暑山庄占地面积约560万平方米,是我国罕见的大型园林。冷枚不仅把园林全景压缩在画幅中,而且把园林中群山的雄姿风貌也尽情地表现了出来,把人的视线扩展到百千里之外的无限的空间中去,显示了冷枚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技巧。此图设色淡雅,格调明快,富有装饰意味,笔法多变,灵秀和谐,是一幅具有高度艺术造诣的风景画。避暑山庄后经多次改建,原貌变化很大,冷枚为后人留下了这样一幅清代早期较为原始的皇家园林图,是极为可贵的。

▲避暑山庄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时期,冷枚绘制了《圆明园四十景》。整整一年多时间,冷枚均在圆明园从事建筑、园林的写生与创作。他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十足,很快便完成了这部作品。正是这幅组图,才让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留下了它极盛时期的全貌。
除了体现皇家特色的大型组画,冷枚绘画的高超技艺也体现在《梧桐双兔图》这种包含有美好寓意的作品中。

▲冷枚《梧桐双兔图》故宫博物院藏
梧桐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高洁美好、家族昌盛的象征,双兔既呼应“玉兔呈祥”的瑞兽意象,也代表着家庭和睦,多子多福。画面中的梧桐树枝叶繁茂,双兔造型准确,皮毛以细笔一一画出,质感柔软,兔目以白色点出高光,眼神灵动。构图疏密有致,设色注重冷暖色调对比,具有康熙朝宫廷绘画的风貌,同时受到西方绘画技法的影响。
冷枚的人物画也颇具特色。比如这幅《春闺倦读图》。画中所绘女性一手托腮,一手持书卷,其文静闲适中略带倦意的神态被刻画的细致入微。图中人物比例匀称,衣纹线条圆润流畅,可以看出画家的深厚功底。背景的描绘也显得独具匠心。放置有瓶花的根雕花架,墙上悬挂的绘画和洞箫,以及桌下一只名贵的小犬,种种铺陈和细节的描绘,都在表征着女子的身份和情趣。

▲冷枚《春归倦读图》天津博物馆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