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 |《灵魂与存在——亚里士多德<论灵魂>评注与研究》灵魂是一切存在
创始人
2025-09-15 04:36:31
0

国内对亚里士多德的核心作品《论灵魂》的

第一部集翻译、评注与研究于一体的重要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由灵魂和身体组成的一个不可分的灵肉复合体,灵魂是形式,身体是质料,而灵魂有多种不同的官能或能力,比如营养、生殖、感觉、想象、情感、理性、欲求和位移运动等,这些能力的实现活动就构成了世界,通过灵魂,万物才得以呈现给我们的心灵,世界无非就是灵魂的诸种官能的实现活动。因此,灵魂就是万物。

本书承继西学中的评注传统对《论灵魂》进行了详细的义疏,重构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思路,呈现历史上的争论,通过解释和分析灵魂的诸种官能来揭示这部作品在灵魂论、哲学人类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和心灵哲学等方面的哲学价值。

作者简介

田书峰,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和基督教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

专家推荐

田书峰教授完成的《灵魂与存在——亚里士多德〈论灵魂〉评注与研究》是国内对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论灵魂》的第一部集翻译、评注与研究于一体的重要学术著作。我认为,中国的希腊罗马古典哲学研究经过去一个世纪的积累和发展,在学术上已经日益深入成熟,在水准上已有了很大提升,田书峰教授完成的这部著作正是这一发展的体现。

——廖申白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著作的优秀的汉语评注本,它一定会充实汉语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的研究文献和基础资料,推进对古希腊哲学的接受和研究,助力形成汉语学界对古希腊哲学经典著作的汉语评注传统,定会对古希腊哲学的研究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聂敏里

经典注疏与本书书名由来

无论是在西方学术传统,还是在中国学术传统中,学界公认的一个事实就是,理解经典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对经典作品进行评注和注疏。能被称为经典的作品往往是那些在历史上被广泛地接受,被后人争相传诵和注释的,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能够代表那个时代的思想和文化精神。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就是这样一部经典的哲学经典,在古代就已经有人注释它。它对新柏拉图主义中世纪阿拉伯哲学﹑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和哲学,尤其对托马斯·阿奎那以及整个中世纪晚期(1314世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还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和宗教改革时期的马丁路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这本著作对黑格尔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就是脱胎于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第三卷第5章所说的主动理性和被动理性的学说。最后,它对现象学的创建者胡塞尔的老师布伦塔的影响更是明显,由此,这本著作也间接地对现象学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灵魂”不论在古希腊哲学还是在中世纪哲学中都是一个最核心的主题,早在柏拉图,就已经把“灵魂”视为真正的自我或自身,灵魂在他看来是永恒不朽的,是能够推动自身的一个主动原则。奥古斯丁甚至认为,上帝和灵魂是他一生最渴望去认识的对象,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对象(Augustine, Soliloquies)。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中提出的灵魂是潜在地有生命的躯体的形式,以及关于主动理性和被动理性的学说,都直接地影响着和塑造着近现代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主体性”“理性”“精神”等核心概念。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论灵魂》以及“灵魂”的概念的重要性,我会在后面详细地梳理其在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在汉语学界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是之故,我在过去几年对《论灵魂》做了翻译、注释和研究的工作。一方面,我主要依据古希腊文文本翻译了《论灵魂》,参考了多个现有的西文译本,并且对艰涩难懂的词句做了详细的注释,这就是《亚里士多德〈论灵魂〉译注》(商务印书馆,2024年);另一方面,我在译注的同时对文本就越加熟悉,对历史上的和现当代的一些主要的争论也多有了解,对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思路也似乎更有一些把握,在此基础上,我对《论灵魂》进行了评注。评注和研究方法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我首先列出每一章的中文译文,然后是总论,对每一章的主要问题和主旨内容进行介绍,最后是根据段落进行评注和研究,笔者对段落的划分主要参考了托马斯·阿奎那和什尔斯(C. Shields)的划分方法。其二,注疏的目的并不是平行地罗列出历史上不同的注释家的观点或看法,而是以问题为线索,对多有争论的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力求重构亚里士多德的论证思路,对不同的注疏家争论颇多的地方,我试图给出自己的看法或主张,但并不总能够达成,因为有些争论在历史上就悬而未解,现代学界对此也各执一端,很难得到一个万全的解决之策。其三,此部注疏本参考了以斐洛柏努斯(Philoponus)、阿奎那为代表的古代注疏本,以罗斯(W. D. Ross)、波兰斯基(R. Polansky)、什尔斯这三位为主的英文注疏本,以博德厄斯(R. Bodéüs)的法文注释本和布赫海姆(T. Buchheim)的德文注疏本为主要的现代注疏本。除了各种注疏本以外,关于亚里士多德灵魂论中的各个不同主题的专著和论文在欧美学界也蔚为大观,佳作连连。关于感觉理论、理性学说、欲求能力与动物的位移运动能力、共通感、想象力、道德心理学等不同的主题都有非常出色的论文和专著,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论灵魂》中的不同主题的理解和我对一些争论的解释和解决。其四,对一些重要的晦涩难懂的哲学术语进行词源学上的溯源阐释,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句子也会进行句法或语法上的梳理,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获得一个比较统一而适宜的语义内涵。

我之所以将其命名为“灵魂与存在”,其根本原因就是,亚里士多德把灵魂视为一切存在、是万般诸有,灵魂就是整个世界,因为现实地和潜在地存在着的事物要么是可感对象、要么是可思维的对象,知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其认识对象,而感觉也就是其感知对象。 “灵魂”(ψυχή)这个概念蕴含着我们感知、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的诸种能力或官能,我们就是凭借灵魂中的感知能力理性能力想象能力记忆等来构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图景的,灵魂就是诸种能力赖以展开其功能或活动的终极主体,世界无非就是这些能力的实现活动,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能力与对象之间的一种一体性或同一性。感觉的现实活动就在于感觉能力对可感对象的形式的一种不带质料的接受,感觉能力在现实地进行感觉活动时就与其感觉对象合一或产生一种同一性。同样地,思维的现实活动也就是思维能力现实地与其思维对象的同一,这种同一性就是现实的思维活动和感觉活动的本质。所以这种同一性可在以下两种意义上被表述出来,即在形式上和在潜能上。现实的感觉和认识活动就与现实的可感对象和认识对象的形式同一,而感觉能力和理性的认识能力就潜在地与可感对象和认识对象的形式同一,这种同一性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无论是感觉活动抑或是理性的思维活动都是质料的成分排除在外,感觉活动是感觉能力以一种无质料的方式对可感对象的形式的接受,而理性的思维活动则更是对自然实体和数学实体的本质形式的接受,可感的形式和思维的本质形式都是排除了质料的成分。当亚里士多德说“认知的灵魂潜在地就是万物或万般诸有”时,他是说能够进行感知和思维活动的灵魂能够在任何时候可以在形式上与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同一,当然这里所说的同一不能是同时发生的,而必须有一个时间上的先后,理性不可能同时思维所有事物,感觉也不可能同时感知到所有的可感事物。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也都是以灵魂的能力为其出发点,甚至是基础,形而上学是追求智慧或第一本原的学问,但终究来说,这个目的的实现就是灵魂的理论理性的实现活动,不管是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卷所说的五种理智德性,还是在《形而上学》中所说的三种理论知识:物理学、数学和第一哲学(Meta. VI 1, 1026a7-33),这都是以灵魂的理性能力的实现活动为基础,只不过科学知识是对不同领域的原则的探究,而智慧是最高的本原,直观理性就是对第一本原的直接把握。人的伦理德性也是以灵魂的欲求能力对正确理性的听从为基础,实践智慧就是实践理性的卓越的实现活动。灵魂的感知活动想象活动欲求活动﹑推理活动﹑沉思活动等几乎囊括了人的心灵的所有活动类型,当然这也包括人的各种情感活动,比如愤怒﹑悲伤﹑快乐和痛苦等,而灵魂就是这些活动的终极主体或中心,如若没有灵魂,这些活动也就无所依凭,如果人并不现实地使用这些能力,那么它们就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内。

(本文节选自《灵魂与存在——亚里士多德<论灵魂>评注与研究》一书的导言,注释省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年内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同比增超... 今年以来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已超8000只,同比增长超80%。 ◎记者 马嘉悦 今年以来新备案...
贵州省兴义监狱民警上班途中紧急... 近日,一名老人骑三轮车不慎摔倒在贵州省兴义市兴义大道主干道上,身体被车厢压住无法动弹,危急时刻,兴义...
妈妈亲手缝的耐克书包火了 耐克... “初中时想要耐克书包,妈妈便给我缝了一个”。近日,网友“黑大帅哥”发布的一条视频火了,妈妈为他亲手缝...
航行警告!南海部分海域有试验活... 航行警告!南海部分海域有试验活动 据中国海事局网站消息,湛江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9月15日至30日...
山东多地国企密集转让房产:总数... 地方国企集中“卖房”再添新例。 近日,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官网显示,烟台、聊城和淄博等地的国资公司挂牌转...
(体育)排球——男排世锦赛:中... 当日,在菲律宾帕赛举行的2025年世界男排锦标赛小组赛中,中国队1比3不敌巴西队。 9月14日,...
仅有一工人选择留美 韩国现代汽... 中新网9月14日电(记者 宫宏宇)在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上周突袭检查韩国现代汽车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合...
原创 陈...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每段的原意不变,同时加入更多细节,字数尽量相近。 --- 阅读本文...
康熙年间,为何在“九子夺嫡”当... 在康熙朝晚年出现的皇子夺嫡事件中,除了自皇十四子胤禵以下的诸位皇子,年龄尚幼,无法参与皇位争夺外;胤...
原创 清... 作为大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充满了传奇色彩。1626年9月的最后一天,这位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