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星:给奥尔特曼
写传记的人 本报记者 赵茜 蒋文俐
你或许不知道,两位AI界的传奇人物,都曾与一个中国小伙产生过交集。
周恒星:给奥尔特曼
写传记的人
本报记者 赵茜 蒋文俐
埃隆·马斯克(Elon Reeve Musk)和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AI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名字——
前者是“流量王”,冒险成瘾、孤注一掷,以超强目标感缔造科技神话,又因为与特朗普的“恩怨情仇”常驻热搜一号位,为全球网友提供吃瓜素材;后者被戏称为科技界“奥特曼”,因为ChatGPT走进历史,更凭借高频反转的OpenAI“宫斗”,一举成为权力游戏的代名词,成为新电影《Artificial》的灵感来源。
但你或许不知道,这两位传奇人物,都曾与一个中国小伙产生过交集。他就是周恒星,曾经采访过马斯克和奥尔特曼,还是国际媒体Pandaily的创始人。
去年他的新书《奥尔特曼传》由湛庐文化和浙江科技出版社推出,这本以第一视角揭秘奥尔特曼人生经历和未来宏图的传记,迅速成为图书榜单热门,获得海量推荐。
ChatGPT之父的首部传记如何炼成?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时代,科技界存在怎样的分歧?近日,周恒星接受了潮新闻记者专访。
意想不到的转折
2023年11月,周恒星正式前往硅谷采访奥尔特曼。
他记得,当时APEC会议正好在旧金山召开,奥尔特曼对谈中诚恳地表示,希望和类似阿里的中国企业达成比较好的合作。
没成想,那次采访3天后,OpenAI“宫斗大戏”开场。
奥尔特曼被董事会宣布解雇,仅用5天时间,这一事件便迎来戏剧性收场,OpenAI 官方正式宣布奥尔特曼重回公司并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董事会也因此重新洗牌。
“当时我觉得这件事情特别神奇,离开美国时就给奥尔特曼发了短信,说想写本书,他回答‘好’,然后就有了《奥尔特曼传》。”周恒星回忆。
潮新闻·钱江晚报:写这本书大概收集了多少资料,怎么把这些资料串珠成链?
周恒星:我的资料来源有好几个。首先是奥尔特曼的博客。他很早就开始写博客,我翻阅了里面所有内容。我还收集了他早期接受采访时的音视频和文字资料,包括他的同事、朋友、竞争对手对他的评价,把它们整理在一起。
最开始我想找实习生帮我整理资料,后来发现完全没有必要,ChatGPT、DeepSeek等工具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我整理资料的速度,让整个过程变得比以前容易很多。我正式开始动笔是在2023年年底,大概2024年9月完稿,同年11月出版。
潮新闻·钱江晚报:您在书中提到了他对权力的追逐,以及他希望打造的未来蓝图——通过人工智能和核能打造一个完美世界,奥尔特曼是否认可这种概括?
周恒星:我给奥尔特曼发过这本书,不过是中文版,因为没有英文版,不知道他有没有用AI工具翻译一下。我想他应该是读了,或者说读过其中一部分,因为后面奥尔特曼还签了几本,送给他一些中国朋友。因此我觉得某种程度上他对内容是认可的。
从志同道合到分道扬镳
奥尔特曼一步步改变世界,他多年的搭档和曾经的盟友却转头离开,走向他的对立面。
OpenAI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因将OpenAI并入特斯拉意图失败,马斯克愤然退出OpenAI董事会,并撤走全部资金;2023年他又创办xAI公司,直接与OpenAI对打。最新报道显示,xAI已向美国得克萨斯州联邦法院提交诉讼文件,正式起诉OpenAI及其战略合作伙伴苹果公司。
周恒星将两人分道扬镳的原因总结为理念差异。
潮新闻·钱江晚报:您还采访过奥尔特曼的竞争对手马斯克,与他交谈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周恒星:那会我刚工作没多久,很想采访一位硅谷大佬,就尝试猜了猜马斯克的邮箱,结果猜中了。其实我也猜过别人的,但没什么人理我(笑)。
后来我去硅谷,在特斯拉工厂里采访马斯克,他给我的印象就如同一个机器人,说话没什么情绪起伏。我问了他一些问题,比如有没有什么宗教信仰、爱好等等,他答“我没信仰,我只相信物理学”。感觉他以一套非常缜密的思维推导出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可能这就是他推崇的第一性原理。
潮新闻·钱江晚报:您在书中写到,马斯克和谷歌联合创始人佩奇曾就“AI最终会促进人类进步,还是毁灭人类”这个问题产生争议,这也是科技领域经常谈及的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周恒星:我觉得AI肯定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并且是划时代的生产力工具。其实我们普通人已经可以用AI做很多事情了,更不要说那些科技公司,尤其是硅谷的科技公司。
据我了解,大量科技公司都不再招聘初级程序员,许多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突然就找不到工作了,而三年前他们还是就业市场上最热门的一群人。所以这个趋势挺明显的,AI一方面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则会非常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
我觉得佩奇跟马斯克的分歧在于,他们都看到了这个趋势,但佩奇认为,人类最终将与AI机器融合,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就算机器超越人类又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进化的下一阶段罢了;马斯克就会觉得,他爱人类,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看好中国科技
说起与硅谷大佬结缘,“中国”是绕不开的话题。
将时间拉回2014年,中美科技圈交流比较频繁,作为硅谷驻站记者,周恒星经常会带一些企业家去硅谷考察拜访。
也是因为这段经历,他结识了当时还在硅谷最大创业孵化器公司Y Combinator(简称YC)做总裁的奥尔特曼。
这是他们首次见面,也因此催生了后面的故事。
在X平台最新推文里,马斯克也将中国公司视作xAI最强对手。
这些都让周恒星坚信中国科技行业的广阔前景,也因此有了下面的对话。
潮新闻·钱江晚报:今年年初科创热潮在杭州爆发,您有没有同杭州创业者打过交道?杭州、硅谷带给您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周恒星:其实我经常去杭州,2018年阿里在海外特别火,因为做Pandaily的缘故,我经常会收到一些国外创业者发来的邮件,他们将马云视作偶像,想学习他的创业方法,所以会问我怎样才能加入湖畔大学。今年,杭州的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公司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创始人也是我的网友,不过我们还没来得及进行深入交流。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与这些企业家合作,我们有共同的愿景,就是面向海外介绍中国,现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AI企业出海,我觉得肯定有很多可以合作的方向。
目前我觉得杭州在科技方面的沉淀还比硅谷少一些,比如上世纪60年代英特尔和仙童就开始践行工程师文化和车库文化,至今相关文化已经传承60多年;中国科技发展主要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起步,到现在也就30年左右,在时间积累上还差了些,但从人才储备、市场前景来看,杭州是不会比硅谷差的。
潮新闻·钱江晚报:如果有可能的话,您有可能为中国科创者作传吗?
周恒星:当然,我特别期待为中国科创者做传,比如我特别想采访梁文峰,因为他特别神秘,但是他的想法特别超前,可惜暂时采访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