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专稿(庄自修/文)
红毯,向来是娱乐圈 “比美斗艳” 的重要场域 —— 有人抢高定礼服,有人拼精致妆造上热搜,也有人因为穿得随意意外破圈。
金晨一袭牛仔裤亮相红毯的 “小惊喜”,撕开了红毯光鲜表象的一角,背后既有艺人和团队为曝光费尽心机的内卷,也藏着商业绑定下难以突破的同质化困局。
这场关于意外、成本与风格的博弈,恰是内娱红毯生态的真实缩影。
1.0 意外之 “喜”
9 月 7 日,金晨以一身休闲造型亮相某红毯 —— 浅灰色露脐针织衫搭配牛仔裤,在满场华服中格外醒目。这看似 “不合时宜” 的装扮,却意外引爆热议,收获一片好评。
活动当晚,围绕她的相关话题热度居高不下,足足有七八个词条登上热搜。其中,# 没人通知金晨这是红毯吗# 更是一路冲上微博文娱榜榜首,在榜时长超十几个小时,话题阅读量轻松突破 2 亿,为金晨赢得了超高曝光。
不同于其他艺人精致的礼服与妆容,金晨的松弛感成了最大亮点:走红毯时自信从容,离场时小跑的模样被网友调侃 “宛如下班心切的打工人”。网友们纷纷表示,这种 “打破常规的真实” 颠覆了对红毯造型的刻板印象,“不刻意装精致,反而更显魅力”。
随后金晨方回应,此次亮相是因度假时临时接到活动邀约,只能用随身衣物应急。这份合情合理的解释,不仅消解了 “不尊重活动” 的质疑,更给这场红毯意外增添了几分趣味,让话题度再上一个台阶。
谈及这一事件,艺统冉冉直言,这是多种因素叠加的偶发性时尚事件,几乎难以复制。
“提到红毯,大家默认的就是华丽礼服、精致妆容,比美斗艳是常态。金晨妆容清淡、一身私服亮相,和现场氛围形成强烈反差,自然能瞬间抓住眼球。”冉冉说道。更重要的是,金晨自身的人设与这次意外完美契合。
“她一直给人随性、率真的感觉,之前在综艺里的表现就圈了不少粉,这次‘临时被抓包走红毯’,刚好强化了这种真实感。”
冉冉补充道,“现在大众对娱乐圈过度包装、虚假精致的厌倦感越来越强,特别渴望看到明星的‘活人感’。金晨的这个小意外,刚好戳中了大众对‘真实’的需求,网友调侃她像‘打工人’,正是这种情绪共鸣的体现。”
从商业价值与流量角度看,金晨此次无疑是 “躺赢”:话题阅读量破亿,同款服饰迅速引发关注,无形中为相关品牌做了一波宣传。对金晨本人而言,热度的大幅提升,也让她后续接到休闲时尚类品牌合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不过在冉冉看来,对工作人员而言,这未必是件好事。
“如果这种反常规红毯造型被过度追捧,会不会有更多艺人跟风效仿?这可能会打破原本稳定的红毯规则与秩序,以后我们筹备活动时,在艺人着装的沟通、协调上,难度恐怕会更大。毕竟,内娱苦红毯内卷已久了。”冉冉无奈说道。
2.0 红毯内卷常态
说起红毯内卷,艺人工作人员最有发言权 —— 从服装筹备到妆造落地,每一个环节都藏着不为人知的较劲与焦虑。
艺人工作人员芽芽透露,为了在红毯上实现 “有效营业”,争取更多曝光与热搜机会,很多艺人早在活动前一周就开始筹备。“第一步就是找服装公关要衣服清单,从里面挑七八件心仪的,但最后能拿到档期的,往往只有一两件。”
如果遇到衣服不合适的情况,工作人员还得另想办法。她曾经历过这样的紧急情况:一位女艺人在红毯前一天还没找到合适的礼服,团队工作人员大半夜挨个给全市的婚纱馆打电话租衣服,直到凌晨才终于租到满意的款式,才算解了燃眉之急。
“咖位大或者有品牌代言的艺人,筹备流程更复杂。”
芽芽解释道,这类艺人通常要提前一个月和品牌总部沟通礼服细节,工作人员不仅要确认礼服是不是品牌经典款,还要核实是否为 “全球首穿”“亚洲首穿”—— 这些细节不仅关乎艺人的时尚咖位,更是后续营销的重要话题点。
服装定下来后,妆造又成了新的 “战场”。
冉冉分享了前不久某时尚杂志周年庆活动的细节:当时艺人们都已整装待发,准备同台亮相,各自的化妆师却没闲着。有位化妆师在补完妆后,瞟了一眼隔壁艺人的造型,立马对自家艺人说 “我们把眼线再调高一点”,就为了在镜头前更明媚、更抢镜。还有一位以性感风格著称的女艺人,为了强化记忆点,每次走红毯前都会特意调整造型,突出身材优势。
这番费时费力的筹备,背后还有高昂的成本。
芽芽算了一笔账:普通知名艺人或许能靠人脉 “刷脸” 借衣服,但一次妆发的费用最少也要五六千;若是偶像爱豆,对造型要求更高,单是借衣服就要一万多元,再加上化妆、做发型、摄影出图、后期修图,每一项都以 “万” 为单位计算,走一次红毯下来,花费轻松突破小十万。
“这还只是常规价格。要是想借高定礼服,光造型师的服务费可能就超过十万。摄影师的费用也不低,一万块只能拍一组(4 张图),想多拍一组、多修几张,都得额外加钱。” 芽芽笑着说,“之前有个热搜说‘钟楚曦自己化妆一年能省一套房’,虽然是调侃,但确实反映了妆造成本有多高。”
在明星们光鲜亮相的背后,工作人员的焦虑往往不为人知。
芽芽坦言,自己负责的艺人没有专属化妆和造型师,每次红毯活动对她来说都像 “打仗”: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借衣服,既要担心借不到合适的款式,又要怕衣服没法按时送达;活动结束后,还得确保衣服干净整洁地还回去,一旦出现破损、污渍,或是配饰遗失,都得工作人员承担责任,甚至赔钱。
艺人工作人员小禾则补充道,男艺人的红毯筹备相对省心,“一般上场前半小时把衣服烫好,帮他们穿上就行,活动结束后立马脱下来还回去,流程很简单。女艺人就繁琐多了,妆容复杂,口红、化妆品很容易蹭到礼服上;要是遇到室外红毯下雨刮风,礼服基本没法洗干净,只能硬着头皮赔钱;要是有贵重珠宝和首饰,工作人员全程也得提心吊胆得看守着。”
小禾透露,之前有位男艺人穿着昂贵的定制西装抽烟、喝咖啡,一点都不注意,结果把咖啡渍洒在了衣服上,干洗也洗不掉,艺人把锅甩在工作人员头上,导致工作人员被品牌方扣了几千块,如今想想都憋屈。
3.0 稳妥而无聊的 “美”
尽管艺人和团队在红毯筹备上费尽心机,可呈现在大众眼前的红毯,却常常让人审美疲劳 —— 看似精致,实则千篇一律。
红毯上的造型套路早已固化:女艺人多是各式长裙,或仙气飘飘,或性感暴露;男艺人则清一色 “五彩缤纷的黑西装”,偶尔换个颜色,也难脱刻板印象。即便妆容再精致、配饰再华丽,过度依赖造型师的设计,也让艺人的个人个性被掩盖,同质化问题愈发严重。
采访环节同样缺乏新意。主持人的问题翻来覆去离不开 “这次造型的灵感是什么”“最近有什么作品要宣传”,而明星的回答也多是提前备好的 “套话”,既没有真实的表达,也没有深度的交流。本该是 “表达自我、传递理念” 的红毯,渐渐变成了 “为走而走” 的流程 —— 造型与作品无关,与时代精神脱节,更难引发观众的共鸣与讨论。
金晨的牛仔裤红毯之所以能破圈,恰恰是因为这份 “格格不入”:在满场华服中,她的休闲造型击中了大众对 “真实” 的渴望,也戳中了当下对 “过度精致” 的审美疲劳。
不过多位受访者均表示,这种 “简约风” 绝不可能成为红毯新潮流。
“原因很简单,内娱红毯的本质是‘商业绑定下的曝光场域’,不是单纯的个人风格秀。”
冉冉直言,艺人作为品牌的 “商业符号”,每一次公开亮相都要为代言或合作品牌提供露出机会 —— 高定礼服、限量珠宝、品牌腕表,这些都是品牌方的硬性要求。而金晨的简约造型,显然无法满足品牌的露出诉求,若艺人频繁采用这种风格,很可能影响后续的商业合作。
另一方面,红毯资源与艺人咖位深度绑定,高规格活动如大刊周年庆、国际电影节,对造型的 “正式度” 有着隐性要求。“要是在时尚大刊红毯穿牛仔裤,不仅会被时尚圈群嘲,还会被主办方视为‘不重视活动’,以后可能就再也拿不到邀约了。”
芽芽补充道,红毯名额本就有限,时尚圈 “拜高踩低” 的规则又格外明显,没有艺人敢拿自己的资源冒险。
芽芽透露,红毯是艺人除影视综之外的重要曝光渠道,几乎所有艺人都想争取 —— 哪怕要自掏腰包,也心甘情愿。“我之前带过一位艺人,虽然有知名度,但热度一般,每到年底,都要让经纪人主动联系杂志、品牌方,反复沟通才能拿到红毯名额。”
对艺人来说,红毯不仅是上热搜的机会,更是积累时尚资源、获得品牌青睐的关键场域,没人愿意轻易放弃。
更关键的是,金晨的走红是 “天时地利人和” 的意外:临时邀约、人设契合、大众情绪共鸣,少了任何一个因素,都难有这样的效果。若是中小艺人盲目效仿,不仅很难复制这份热度,还可能被吐槽 “不尊重活动”“土气”,反而得不偿失。
因此在芽芽看来,红毯内卷短期内不会停止,甚至会愈发明显:顶流艺人会继续比拼 “高定首穿”“古董珠宝”,靠品牌深度合作巩固 “时尚标杆” 地位;上升期艺人则会找小众设计师礼服、做特色妆容,避开撞款的同时,刷足品牌存在感;新人艺人则只能争红毯名额,靠奇装异服、反差动作博眼球,甚至主动蹭高流量艺人同框,只为多争取一秒曝光。
就连热搜话题的设计,也有着清晰的 “等级划分”:流量艺人更在意服装的 “稀缺性”,话题词多围绕 “全球首穿”“经典款” 展开,比如 “XXX 穿香奈儿经典款亮相”,稳妥又能满足粉丝期待;上升期艺人则更倾向于靠 “另类道具” 制造话题,比如 “XXX 带苹果走红毯”,用新鲜感吸引关注。
“说到底,艺人本质上是‘商业产品’,绑定了太多商业利益,不可能脱离这些需求随意选择造型。” 芽芽总结道,“而且圈内普遍认为,‘固定风格标签’比‘风格多变’更有利 —— 风格太多变容易让人记不住,万一尝试失败,还可能被粉丝维权。所以哪怕大家都觉得红毯无聊,也还是会选择最稳妥的路,想要突破,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