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早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在新书《暗斗》中,吴真耗时十五载,横跨中日两国档案馆,首次披露日军“兵要地志资料班”系统性掠夺中华典籍的秘辛,更以新发现的1939年郑振铎日记为线索,揭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文化生死局。书中刻画了一代文人的灵魂拷问:“难民流离,战地伤残,古董还有保存价值吗?”(叶圣陶之问)郑振铎以行动作答:“为国家保存文化,如在战场上作战,只有向前,决无逃避!”
《暗斗》聚焦“五四”干将郑振铎——这位在淞沪战火中逆行的文学院院长,于上海“孤岛”险境,以书生瘦肩挑起六万册珍本古籍的存亡重担。他突破传统藏书观,提出“不重古董,唯以实用及保存文化为主”,将方志、地图、晚清别集等“冷门”文献视作民族记忆的基石。
吴真以“书籍史”重构抗战叙事,如电影分镜般呈现平行时空——郑振铎与日本学者高仓正三连续三日同店觅书却擦肩未识,暗喻文化暗流下的无声交锋。前一段时间我听《恭喜恭喜》原版,那个原版很凄惨,抗日胜利以后虽然唱着喜乐歌,但实际上我们知道十四年抗战的叙述还不够充分。所以,借由此书大家想一下,到底什么维度上可以称为文化抗战?为什么文化抗战?文化抗战有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