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过去5年,尽管面临着诸多始料未及的“黑天鹅”,但我国“钱袋子”还是越来越丰盈。
9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时表示,“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约19%。
近二成的增长,离不开各地的发展。从2024年数据看,16个省份财政收入比2020年增长20%以上;7个省份超5000亿元,其中2个省份超1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强度也是前所未有。数据显示,过去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过13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同时,结构不断优化,更多“真金白银”投向了发展大事和民生实事。
财政民生投入加大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具有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
“近三年来若以广义财政支出作为财政力度指标,财政政策力度与内需相关性显著提高,而这个规律在之前的观察中并不明显,这一方面是因为后地产时期,政府债对社融部分支撑明显,政府支出对于稳经济的意义更加显著;另一方面,物价走弱时期财政的影响则更为核心,当前经济环境下,财政政策扩张的持续性、连贯性则尤为关键。”方正证券分析师杨文吉在解读数据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从财政宏观调控来看,“十四五”时期,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强与经济情景的适配性,从积极到更加积极,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比如,“十四五”以来,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今年进一步提高到4%;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财政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
财政政策在强化逆周期调节、熨平短期波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去年二、三季度,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财政部门落实党中央部署,9月底迅速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有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在财政政策的支持下,过去4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平均5.5%的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蓝佛安表示。
同时,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地方政府债务方面,常态化加强监管,形成法定债务“闭环”管理制度体系,对于隐性债务,有序化解存量、坚决遏制增量,风险逐步收敛。同时,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帮助地方极大减轻偿债压力,腾出财力用于保民生、促发展,起到了“一石多鸟”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财政账本里,分量最重、成色最足的始终是民生。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20.5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加上其他领域支出,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同时实施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十四五”时期,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9%,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过5000万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水平,减轻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底气。
“社会公平方面,我们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2022年增设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2023年大幅提高‘一老一小’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累计超6700万人受益。”廖珉表示。
今年,国家财政安排1000亿元发放育儿补贴、200亿元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能享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民生保障。
财政改革加速
财税改革方面,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保障其他领域改革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期间,财政部门坚持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为一条工作主线,加快形成预算管理更加科学、税收制度更加完善、财政体制更加健全的良好格局。
过去4年,中央本级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资金规模,是“十三五”同期的10倍多,增强了中央财政的调控保障能力。
不过,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新一轮财税制度改革的背后,深层原因在于财政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比如,现有分税制对于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功能转弱,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近年来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地方税收的“支柱性”作用形成替代效应。
对此,财政部锚定“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三项目标,向财政体制改革要动力。更好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适当增加中央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共同财政事权体系,做到权责清晰,进一步厘清“事谁干、钱谁出”。此外,加快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推动财力下沉,不断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促进财力协调。“十四五”以来,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累计近50万亿元,支撑地方更好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同时强化税收调节,不断健全同经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加快税收立法,营造公平统一的税收环境。我国现行18个税种已经有14个完成了立法。
“展望‘十五五’,财政部将紧紧锚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更高效能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更大力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高水平推进财政科学管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的财政力量。”蓝佛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