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遇上大运河文化传承
创始人
2025-09-13 06:30:51
0

日前,以“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运河论道”高端对话在京举办。活动现场,城市代表与专家学者共话科技赋能下的运河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

大运河南来北往,见证了一座座运河城市因文而盛、因水而兴。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开辟了新路径,更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郭京宁表示,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过程中,科技是必需的手段。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建立之始就将科技赋能、科技创新融入建馆理念之中,在博物馆的文物研究、文物保护、文物展示三个链条都大量应用了科技手段。“我们通过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多种应用场景,来讲好运河的故事,达到内容为核,科技为翼,传播为径的三者平衡,用科技保护过去、塑造现在、展望未来。”

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馆长杨于佳表示,当下“博物馆热”让运河故事广泛传播。值得关注的是,博物馆与科技结合,不是追求高酷炫特效与视觉冲击,而要从文物保护、展陈、开放服务,到宣教宣发全面深度融合。

出行前用DeepSeek做旅游攻略,游玩后用AI自动剪辑和生成旅游Vlog……如今,AI与文旅的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北京物资学院大运河研究院执行院长孙静表示,未来AI技术在深化文旅融合、激活消费新场景方面大有裨益。“如基于大语言模型实现导览、信息、商城等文旅要素贯通,AI化历史人物IP,让游客与其深度互动,线上与线下剧本游相互转化等,在多维场景中激活消费新场景。”

杭州灵伴科技数文副总裁季海卫表示,通过AR+AI科技的深度融合,大运河文化正在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桎梏,以沉浸式、交互式、全球化姿态,重新定义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

千年文脉流淌不息,科技创新永不止步。沉淀于大运河文化中的历史记忆,正与数字技术加速融合,转化为助推城市发展与文化繁荣的新动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山东济宁一学校多名师生疑似食物...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通报:9月12日上午,兖州区朝阳学校部分师生陆续出现腹痛、呕吐等不适症状,学校第一...
山东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市,市长... 山东《临沂日报》消息,9月12日下午,临沂市二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
原创 清... 好的,这里是您文章的改写版本: --- 第一名:康熙 评价帝王的能力,我们不能仅凭表面上的功绩和...
原创 南... 在古代的历史中,“高祖”庙号往往与那些有着卓越贡献的皇帝紧密相连。与“太祖”不同,高祖往往是那些在父...
原创 实... 清晨五点,平壤的寒气能冻裂石头。金英顺哈着白气,把铝饭盒紧紧捂在胸口,破棉袄袖口的补丁磨得发亮。公交...
原创 深... 对于评选甘肃历史上的十大名将,需考虑其在军事成就、历史影响、地域关联性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
原创 中...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个非常“反直觉”的历史话题。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令人意...
原创 从... 近期,考古工作者在扎陵湖北岸发现的37字秦代摩崖石刻题记,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通往两千多年前的历...
原创 马...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以武艺超群、善于带兵作战而闻名,特别是在西凉一带,早已树立起了赫赫威名。民...
民国军阀天天打仗,哪来的钱? 授权自 01 年纪稍大一点的朋友都会记得一出现代京剧中的台词: “请问,现在是哪一年? “民国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