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宗岗父子是对《三国演义》进行批注,还是增补了内容?对此,学术界的看法分歧较大。有人认为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才是“正版三国”,也有学者认为这本版本更像是“盗版”,即“枪版三国”——它类似于有人用手机在电影院偷拍《哪吒》,许多细节并未完整呈现出来。
实际上,壬午本的内容较为简略,删减了很多细节,同时也存在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比如虎牢关的三英战吕布这一段,明显缺少了文字:“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在此,张飞的大喊究竟是为了提升战斗力,还是在喊关羽前来助战,壬午本并未交代清楚。不过,文中提到张飞与吕布在小沛大战一百多回合,却未分胜负,给人留下了许多悬念。
尽管壬午本存在许多遗漏,但如果与通行版(以毛宗岗批注本为基础的多个版本)对照,还是能看出它的独特之处,尤其是通行版中遗留的三个谜题,在壬午本中都能找到答案。
例如,在通行版中的穰山之战,赵云的武艺似乎与许褚、徐晃不相上下,但他的胆略却显得有些令人疑惑。赵云一向以“单枪匹马、英勇无畏”著称,为何面对许褚的挑战时,他却显得消极回避?
在通行本中,赵云与许褚单挑长达三十回合,未分胜负。随后,关羽与张飞双线夹攻,曹军溃败。然而,当赵云和张飞接连前往曹营挑战时,却没人出战,似乎曹军被打怕了。
不过,曹营的将领们并非真被吓到,实际上是因为曹操有其他安排:夏侯惇被派去汝南攻刘辟,以切断刘备的主力;夏侯渊则去截杀龚都,切断刘备的后勤供应。
关羽和张飞各自支援,结果他们都被困。两人撤离后,许褚再度挑战:“忽报寨外许褚搦战,玄德不敢出战。”刘备不敢迎战,赵云又为何不出战?细细推敲这个细节,赵云的形象确实受到了影响,而通行版并未给出明确的解释,这让读者不免产生对赵云武力和胆量的质疑。
但若仔细分析壬午本,我们可以看到,赵云并非不战,而是刘备另有谋划:“赵云欲出,玄德曰:‘不可出敌。存下气力,今夜弃寨,望穰山而走。’子龙拒住不出。”原来,赵云不出战的真正原因是刘备的安排,赵云并非不敢战,而是刘备指示他保存实力,暂时避战。
另外,赵云的武艺并不比许褚逊色,后来他一枪秒掉了曾与许褚打成平手的高览——赵云秒杀高览的描述在两个版本中是一致的,虽然文字上有细微差异。通行本描述为:“操怒,使张辽出战,张邰跃马迎战。两将大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曹操见了,暗暗称奇。”壬午本则写道:“操怒,使张辽出马,张邰来迎。二将于阵前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曹操暗暗称奇。”两者虽有出入,但本质意义一致。
高览的武功与许褚相当,因此赵云能一枪击败高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事实上,刘备一度打算亲自迎战高览,这又引出了一个问题:准备亲自对战的刘备,他的武艺究竟如何?
关于高览的兵器问题,壬午本给出的描述显得有些混乱。高览在与许褚交战时使用枪,而在与龚都的战斗中则使用刀,这似乎是罗贯中未曾细心考虑的部分——毕竟高览的角色较为简单,是一个过场人物。
在壬午本中,刘备在三英战吕布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穰山之战中,他不仅仅是准备与高览单挑,实际上他还与于禁展开了一场战斗,并且没有失败:“赵云挺枪跃马,杀开走路。玄德掣双股剑后随。鏖战之间,张辽忽至,与赵云相战。背后于禁赶到,玄德助战。肋落中,李典又到。玄德见势危,落荒便走。”
“肋落”这一词的含义一直没有确切解释,但从大致意思来看,李典从侧翼加入战斗,刘备本来能对付于禁,但面对李典的夹击就显得力不从心,只能选择撤退。壬午本的这一段描述似乎更为合理,说明刘备确实具备足够的战斗力,才能在重围中突破,不至于轻易被杀。
刘备能够用双股剑抗住吕布的方天画戟,说明他的武艺不在许褚、典韦、徐晃之下,打于禁和乐进自然不是问题。只是,刘备与乐进的对决,却出现了一些疑问。通行版写道:“飞奋力杀退夏侯渊,迤逦赶去,却被乐进引军围住。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杀退乐进,与飞同回见玄德。”这段描述让人疑惑:夏侯渊可能有意放水,而乐进又怎能困住张飞?
通过壬午本的解释,我们得知,乐进并不是单独行动,而是与徐晃联手:“原来张飞比及去救龚都,龚都已被夏侯渊所杀。飞与龚都去报仇,杀散夏侯渊,迤逦赶去,却被乐进、徐晃拦住。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杀退乐进、徐晃,与飞同回见玄德。”
乐进和徐晃联手,使得情况发生了变化。乐进虽是曹军的中流砥柱,但加上徐晃这位一流高手,情况立刻不同了。徐晃抓住了张飞孤立无援的时机,便不放过这个立功的机会。
壬午本虽未尽如人意,但它在许多细节上做出了合理的解释。读者通过对比壬午本与通行本,可以找到很多疑问的答案,比如赵云为何不迎战许褚,刘备为何敢单挑高览,张飞为何会被乐进围困。细细推敲壬午本,我们会逐渐了解其中的深意。
不论依托哪个版本,刘备都不是一个“战五渣”的角色。他经历无数战斗,却始终安然无恙,甚至在千军万马中屡次突围,这本身就是他高超武艺的体现。至于赵云与许褚的较量,刘备与高览的对决,究竟多少回合能分出胜负,或许只有通过进一步的推敲才能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