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期,后金的迅速崛起,女真人的军事制度以八旗制度为核心。这一制度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框架建立在氏族部落的基础上,将成员划分为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个旗帜。每个八旗的子弟在军事和民事上都负有双重身份,时刻准备投入战斗,平时则是普通百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全民皆兵的状态。
依靠这一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后金政权。到了他的儿子皇太极时代,国号被改为“清”,同时对八旗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新增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成功征服了蒙古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在顺治年间,多尔衮抓住明朝内部混乱与李自成信任汉奸的机会,率领八旗军一举占领中原,完成了如同“蛇吞鲸”的惊天壮举。
然而,清朝的崛起与其对天下的统治,根本上仍然依赖于八旗制度。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在稳固政权后,八旗军却迅速衰退?其实,早在康熙时期,八旗子弟的战斗能力便已大大降低。康熙被迫建立了以汉人士兵为主、旗人为军官的绿营,来补充八旗军的不足。无论是在剿灭三藩之乱,还是在远征葛尔丹的过程中,出征的主力始终是绿营部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占领天下后,清廷给予八旗子弟的多种特权,导致其迅速堕落。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清廷规定,八旗子弟在政治上享有诸多特权,经济上则由国家供养,拥有丰厚的“铁杆庄稼”。因此,八旗子弟无需从事生产,生活依旧富足。起初,八旗兵们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经历了艰苦艰难的环境,培养了女真民族的勇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但当满清占领天下后,缺少了先辈们所经历的艰辛,生活条件骤变为优越,若再没有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这些八旗子弟的堕落便成为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其次,八旗制度自身的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制度在其本质上建立于女真部落的奴隶制基础之上,八旗贵族对八旗子弟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在开疆拓土之时,八旗内部还能够团结一心,但一旦占领天下,面临繁华世界的诱惑,八旗子弟从高贵的贵族到普通士兵,都逐渐失去了战斗的决心。另外,八旗制度所采用的训练方式也未能达到现代化的标准,因此一旦战争威胁消失,军备自然会松弛,训练也便逐渐失去了效果。
第三,满清朝廷的固步自封和顽固守旧极大限制了八旗军的进步。在征服天下之后,满清表现出顽固的守旧态度,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彻底阻绝了与外界的联系,无法了解到科技的日新月异。八旗集团始终固守在一个封闭的圈子内,不仅不允许满汉通婚,也禁绝八旗子弟从事经济活动。他们被迫生活在城市的封闭空间中,这种狭隘与不变通,最终导致历史潮流将他们抛弃。随之而来的,八旗兵们的战斗能力下降便是顺理成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