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对抗几乎没有停歇,双方互有攻防,斗得不可开交。苏联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力量,一度让美国感到巨大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个强劲的对手,美国几乎动用了所有手段,最终将苏联拖垮。
首先,在经济方面,美国联合西方盟友对苏联实施了全面的技术和资源封锁,这一举措直接扼住了苏联经济的命脉。由于封锁,苏联的工业升级和民生发展遭遇了严重困境,经济陷入了停滞。同时,美国还推动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迫使苏联将大量资源投入军事领域。坦克和导弹堆积如山,然而普通民众的生活却越来越困苦。美国通过广播、电影以及文化交流等方式,将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传入苏联,逐渐削弱了苏联社会的凝聚力,使得越来越多的苏联人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向往。到了1980年代,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宣称将在太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这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最终,苏联在1991年无力承受,轰然解体,而美国成为了冷战的最大赢家。
进入新世纪,我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挑战美国的地位,必然引起了美国的警觉。随着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迅速崛起,美国似乎决定采用旧有的办法来对付这个新兴强国,开始对中国使绊子。
2018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挑起了贸易战,首先对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之后又进一步扩展到1333项商品,涵盖了中国的高科技和制造业等多个关键领域。对此,中国迅速做出回应,针对美国的大豆、汽车等104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并发布了赴美旅游和留学的预警,直接打击了美国的旅游和教育产业,令其市场受到了严重冲击。美国股市也因此震荡,特朗普的支持率逐步下降。
除了经济上的博弈,美国在地缘政治方面也屡次挑衅中国,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军舰多次穿越台湾海峡,美国政客还时常与“台湾当局”互动,试图给中国制造麻烦。对此,中国明确表态,通过频繁的军事演习和歼-20等先进武器的部署,坚守一个中国原则,强调谁敢越线,必将付出代价。
与冷战时期苏联的处境相比,美国对中国采取的策略在一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经济制裁和军事施压,但也存在明显差异。苏联当时经济封闭,依赖自身支撑,而中国则是全球化的重要一员,与世界经济紧密融合。美国的老办法在中国身上未必奏效。
2023年,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在亚洲前瞻峰会上发表了重要演讲,指出美国无法用对付苏联的方式击败中国。他直言不讳:“美国不可能用同样的方式打败中国。”李显龙提到,过去几十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球第二,到在5G、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高科技领域取得突破,再到高铁、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展现了全面崛起的实力。与苏联单一依靠军事和重工业支撑经济不同,中国经济结构多元化,产业链完整,抗压能力强得多。此外,李显龙还特别提到台湾问题,警告美国不要将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混为一谈。
面对美国的挑战,中国展现了强大的底气。在经济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2022年贸易总额超过6.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贸易第一。美国的关税战持续了几年,但中国的出口依然增长,2023年上半年更创下新高。在科技领域,华为的5G技术遥遥领先,中芯国际也在稳步推进芯片研发,逐步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垄断。外交上,“一带一路”倡议已覆盖140多个国家,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企图。
最重要的是,苏联当年因为过度依赖军备竞赛,将大量资源投入军事,导致民生严重受损。而中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走和平发展道路,注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9万元,比十年前翻了一番还多。
美国能摧毁苏联,依赖的是冷战时期的特殊环境和苏联自身的短板。而中国的崛起是全方位的,根基扎实,且在国际上拥有广泛的支持。李显龙的话非常有道理,中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和解决办法。面对外部挑战,中国保持冷静,按自己的节奏前行,任何人都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