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乱世如何生存?看隋炀帝时期五位宰相是如何做的
创始人
2025-09-12 00:33:57
0

隋炀帝,历史上以其最终导致隋朝灭亡的身份而广为人知。然而,若仅将隋朝的灭亡归咎于隋炀帝个人,似乎并不全面,因为其中也少不了一些奸臣的影响。在隋炀帝统治后期,朝中有五位宰相,他们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隋炀帝的决策,一次又一次地引导他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将隋朝推向了灭亡的深渊。这五位宰相的结局各异,有的在隋朝灭亡之前就死于非命,享尽了富贵而未亲眼目睹国家的覆灭,可以说他们是幸运的;有的因与隋炀帝过于亲近,最终遭遇叛军杀害;有的则故意得罪隋炀帝,令其疏远自己,最终得以保命;还有一位,甚至活到了唐太宗时期,成为了李世民的贞观时期的宰相,成为了魏征并肩的诤臣,颇具传奇色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五位宰相在隋末乱世中的抉择,看看他们的行为能够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新唐书》记载了一个历史片段,发生在唐太宗贞观元年。那时,李世民刚刚即位,心怀雄心壮志,渴望将大唐治理成一个太平盛世。然而,他很快意识到,朝廷中许多人已经养成了“衙门习气”,即在处理政务时,往往以权谋私。李世民非常愤怒,决定以一个典型案例来警示全朝,因此安排亲信从外地伪装成商人,前来测试长安城门的小吏是否存在以权谋私的行为。未料,“小贩”刚到城门口,就被小吏刁难。尽管“小贩”一再求饶,甚至恳求跪地,城门小吏始终不放行。最终,这位“小贩”忍痛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贿银,才得以进入城内。

李世民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决定立即处斩所有刁难过行人的城门小吏,作为警示。然而,正在此时,一位宰相站了出来,对李世民说:“小吏受贿,理应惩治,但陛下以如此阴谋手段来诱使他们犯错,真的是皇帝应有的行事方式吗?以这种方法治国,您就不怕整个朝廷因此丧失信任吗?”李世民听后,深感惭愧,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失帝王之道。当即废除了之前的处罚命令,改为依律处置。李世民还夸奖了这位宰相裴矩,说道:“裴矩能当庭直言不讳,不谄媚奉承,若是满朝大臣都像裴矩这样,大唐的江山岂能不好治理?”此时魏征还未被李世民重用,所以在太宗即位初期,裴矩的直言敢谏,充当了魏征的角色。

提到裴矩,我们不禁要追溯他的历史背景。裴矩,曾是隋炀帝时期的宰相,并且深得隋炀帝的宠信。然而,他在隋朝时期的声誉并不好。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个“佞臣”,在朝廷中唯一的职责就是揣摩隋炀帝的心思,取悦他,以谋取个人利益。很多人认为,隋朝的灭亡与裴矩这样的宰相密不可分。

那么,隋朝的灭亡,和裴矩真的有直接关系吗?确实有,但并不仅仅是裴矩一人的原因。隋炀帝时期的五位宰相共同作用的结果才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关键。这五位宰相分别是: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门下省纳言苏威、内史侍郎虞世基、黄门侍郎裴矩以及御史大夫裴蕴。五位宰相的共同特点便是“柔顺”。《隋书·宇文述传》形容他们为“以水济水,如脂如韦”,意思是他们像水一样温顺,像油脂一样滑腻。隋炀帝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从不提出异议。他们的唯一目标是赢得隋炀帝的宠信,而非关心朝政的得失。在他们眼中,炀帝的宠信比一切都重要。这种无原则的顺从,最终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然而,这五位宰相中的每一位都看出隋炀帝最终会导致隋朝的灭亡,于是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接下来,我们逐一看看这些策略。

首先,最受隋炀帝宠信的宇文述,他的背景较为特殊,出身于关陇贵族,曾参与隋朝平陈战役并取得战功。正是他在杨广与杨勇争夺继承权时,拉拢了大权臣杨素,最终帮助杨广取得了帝位,因此成为了隋炀帝的亲信。作为一员武将,宇文述既没有威胁隋炀帝的雄才大略,又十分顺从,隋炀帝非常宠爱他。宇文述对隋炀帝几乎是盲从,完全没有个人主见,始终站在隋炀帝一边,纵使炀帝的决策对国家不利,他也会言听计从。

例如,在隋炀帝率领后宫和文武百官外出巡幸时,突厥的始毕可汗得知消息后,带领数万骑兵围攻了隋炀帝所在的雁门郡。隋炀帝在被围困的三十七天里,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士气,兵员损失惨重。炀帝本应给予将士奖励,但他不愿意支付,暗示了自己的态度。这时,宇文述和苏威却提出了不给将士封赏的建议,完全站在隋炀帝一边。而樊子盖则直言,士兵为保护隋炀帝而舍生忘死,皇帝怎能失信于他们?最终,隋炀帝采纳了宇文述和苏威的建议,让本应得到奖励的将士失望透顶。

从雁门之围后,隋炀帝的状态急剧下滑,完全失去了之前的雄心,开始陷入颓废之中。他甚至决定离开长安,前往江都。这一决定让宇文述和苏威都感到不安,他们意识到隋朝的末日即将来临,但在各自的利益驱使下,他们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苏威大胆劝谏炀帝返回长安,但却因此被隋炀帝贬为庶民,最终离开了朝廷。尽管如此,他依然幸运地活到了唐朝,并得到了接见,这也算是一种不错的结局。

此时的隋炀帝渴望去江都,他想在那儿割据一方。宇文述敏锐地察觉到炀帝的意图,于是建议暂时去东都,最后再做打算。炀帝接受了宇文述的建议,一步步走向了江都。而宇文述也在此时逃过了一劫,直到617年去世。

隋炀帝最终于618年被叛军杀害,隋朝宣告灭亡。五位宰相的命运各不相同,其中裴矩则活了下来,最终成为唐朝的重要人物。而裴矩的忠诚和谋略,尽管曾为隋朝的灭亡贡献过力量,但他也在唐朝的兴起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这些历史人物的抉择和命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在权力的游戏中,个人选择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如何在乱世中保持独立思考、坚持原则,最终可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扣12分、罚款、暂扣驾驶证!成... 为切实做好道路交通管理,成都交警持续开展酒醉驾治理专项行动。近日,成都交警曝光一批酒驾违法案例,请广...
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央行共...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2025年9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央行共同启动双...
原创 清... 这张照片捕捉到的是清朝时期几位轿夫正在辛勤抬轿的场景。他们艰难地行走在一条石子路上,路面虽不平整,却...
原创 李... 晚清权臣的多面人生:重新认识李鸿章与他的商业帝国 一、风雨飘摇中的政坛崛起:从书生到帝国柱石的蜕变...
探访永乐宫:元代建筑与壁画艺术... 说起山西运城的永乐宫,怎么说呢...但凡对中国古建筑和壁画艺术有点了解的人,都会为这座800多年历史...
原创 朱... 朱元璋在元末的农民起义中成功地击败了元朝的军队,最终建立了明朝,并将蒙古势力逐渐赶回了他们的故乡。自...
我国有望诞生一世界级金矿! 9月10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
原创 刘... 一、一手王炸未能打出——刘表的遗憾 在三国时期,刘表曾一度被认为有可能成为改变历史的关键人物。我们...
原创 聊... 在诸葛亮几次北伐期间,北方的鲜卑,其实一直都没闲着。 那位鲜卑强人轲比能,一直在试图统一鲜卑,统一...
原创 秦... 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宣告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王朝——秦朝的诞生。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