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为何不借郭子仪余威荡平藩镇?
创始人
2025-09-11 03:02:48
0

安史之乱被视为大唐盛世转衰的关键事件,若不是名将郭子仪挺身而出,凭借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力挽狂澜,唐朝的命运可能早已定格在那时,无法再继续辉煌下去。

郭子仪,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英勇名将,以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德在战场上无往不利。即便是在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之后,他依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没有过分自高自大。安史之乱最终虽然得以平息,但叛军的残余势力依旧在河朔地区割据一方,虽然表面上依附于唐朝,但实际上他们的实力仍然雄厚,未曾消亡。这支力量的存在,后来对唐朝的覆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那么,为什么唐朝没有让郭子仪继续铲除这些叛军,反而选择了让这些祸害继续存在呢?

郭子仪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年轻时便通过武举进入仕途,之后步步高升,最终成为九原太守。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如猛虎下山,迅速攻占洛阳,紧接着兵锋指向长安。当时,唐玄宗逃往四川,唐肃宗继位,并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肩负起平定叛乱的重任,他在战场上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很快,他就在恒阳城取得胜利,收复了潼关,并继续攻向长安。趁着叛军内部的动荡,他成功地收复了长安,随后在新店击败了安庆绪,接着也顺利夺回了洛阳。

凭借这一系列骄人的战功,郭子仪在朝中的地位急剧上升,唐肃宗封他为司徒、代国公,甚至给他赠予了“再造大唐”的美誉。到了758年10月,郭子仪决心进攻安庆绪在相州的势力。然而,历史的转折再次出现。安庆绪无奈求援,史思明随即派兵增援,但由于唐军内部的监军鱼朝恩指挥失当,战机被耽误,唐军在叛军的反击下遭遇惨败。鱼朝恩为了逃避责任,把失败的罪名全推给了郭子仪。唐肃宗受其误导,最终罢免了郭子仪的职务,并命他回京,由李光弼接替。

然而,叛军见唐军最能打的将领被撤职,迅速展开反攻,不久后洛阳再次陷落,长安的局势也岌岌可危,唐军内部士气低落。面对这一局面,唐肃宗最终不得不再次召回郭子仪,并封他为副元帅,给他掌控河东一带的军事大权。郭子仪重新上任后,展现了令人瞩目的能力,很快就消除了河东地区的叛乱,为唐朝稳定了局势。

而史思明死后,他的儿子史朝义接替了叛军的统领,继续在洛阳地区称霸。此时,唐肃宗也去世,由唐代宗继位,继续倚重郭子仪,并指派他讨伐史朝义。为了加速战争的胜利,郭子仪甚至向周边少数民族借来了10万大军,最终一举攻破了洛阳。史朝义在郭子仪的强势进攻下无力抵抗,最终撤退到莫州,并在763年自杀。至此,安史之乱的余波终于落下帷幕,郭子仪也成为平定叛乱的最大功臣。

然而,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叛乱遗留的祸患却始终未能彻底清除,直到唐朝最终覆灭。安史之乱后的残余叛军虽然名义上归属于唐朝,但依旧在河朔地区割据,依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即便如此,郭子仪并未继续深入铲除这些割据势力。实际上,虽然叛军的力量依然强大,但他们在郭子仪面前不敢轻举妄动,毕竟记得他在安史之乱中的非凡表现。

那么,唐朝为什么没有让郭子仪继续剿灭这些叛军呢?其中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西部边疆局势异常严峻,尤其是叛将卜固怀恩在西部频繁作乱,并与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勾结,屡次侵犯唐朝西部边疆。由于这场叛乱几乎与安史之乱同期爆发,郭子仪刚平定完叛乱,便被派往西部处理边疆事务。此后,郭子仪长时间驻守在西部,难以抽身去平叛河朔的叛军。

与此同时,吐蕃势力也在西部不断壮大,并频繁向唐朝发动侵袭。自安史之乱平定后第二年起,吐蕃便开始占领河西走廊,并多次攻占甘州、陇州等地。由于西部战事十分紧张,郭子仪被迫将精力集中在西部,无法再顾及河朔的情况。

虽然唐朝深知河朔的叛军依然威胁着国家的安定,但由于西部边疆的危机迫在眉睫,郭子仪被调往西部的决定无可厚非。此时,河朔的叛军虽有一定威胁,但相比起西部的紧急情况,它的重要性显得较为次要。而且,唐朝本身的军力也已经不如前,郭子仪的力量主要用于镇守西部,无法再全力去剿除残余叛军。

随着郭子仪的年岁渐高,虽然他仍具备极强的战斗力,但他已不再有过多的精力去平定国内的叛乱。而且,唐朝的政权早已风雨飘摇,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被消耗在应对外部威胁上。对于唐朝来说,保全现有政权,避免更多的内乱,已经是最优选择。

然而,郭子仪晚年因避免引起君主猜忌,采取了“自污”的策略。为了让自己的形象变得不再威胁皇帝,他故意表现出奢靡、放纵的一面。家中财富堆积如山,宴会场面奢华,郭子仪本人的行为也非常放荡,这一切都让他看起来如同一位粗鄙之人。这一举措成功地消除了皇帝的戒心,让他能继续稳固自己的地位,避免了像韩信一样被陷害的悲剧。

郭子仪通过这一方式,不仅保全了自己,也使得唐代宗在他身边感到安心。即便如此,郭子仪的晚年却注定无法再继续平定叛乱,更多的是面对自己的安危。他虽然有能力再次征战,但为了自己的安全,可能会选择不再出征,而是选择明哲保身,保全余生。

最终,大唐的灭亡已是不可避免。虽然郭子仪竭尽全力平定安史之乱,然而即便他曾经剿灭了叛军,新的危机不断冒起,唐朝终究未能逃脱历史的宿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谷... 侵华日军将领谷口吴朗少将,曾以第一零九师团第118旅团步兵第119联队长、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附、独立混...
原创 “... 1935年秋,川西松岗镇的密林中,一支红军队伍正在执行处决“叛徒”的命令。被捆绑的青年忽然仰头大笑,...
原创 清... 在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慈禧太后及其身边的太监多次被提及,这些身处宫廷深处、忙碌奔走的太监,成为...
原创 “... 自古以来,蒙古人一直占据着草原的主导地位,长期控制着中国北部的辽阔草原与沙漠地区,军事力量与汉族不相...
原创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提到三国,我们常会想起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充满了各类人物。其...
原创 诸... 历史分类:比较历史人物的传说与真实成就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与刘伯温这两位杰出的人物常常被拿来...
原创 诸... 刘备的早年生活毫无疑问是体验了诸多波折与磨难,直到诸葛亮为他献计策,这才真正开启了他征战四方的征途。...
原创 从... 自古以来,中国有一句广为传颂的格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一思想根植在中国人...
原创 五... 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如果一句“鸡肋”就能引发曹军的大规模撤退,并因此导致对西羌的压制松动,最终让羯、氐...
原创 为... 长城最关键的作用之一就是使游牧民族失去马匹的优势。 是的,你没看错,长城的核心作用正是切断游牧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