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曲忠诚的挽歌——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仆固怀恩之死
创始人
2025-09-11 00:01:38
0

满门忠烈

仆固怀恩是安史之乱时期,命运波动最大的一位唐朝将领。他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变化。唐代自太宗和高宗时期便开始广泛任用藩将,阿史那杜尔和黑齿常之等人成为其中的关键人物。随着玄宗时代国力日盛,大唐不断开疆拓土,越来越多的藩将为朝廷效力,涌现出不少如高仙芝、李光弼、哥舒翰等赫赫有名的将领。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仆固怀恩的官职仅为朔方军左武锋使,隶属于郭子仪,并没有在众多藩将中引起过太多关注。然而,随着755年冬天安史之乱的爆发,叛军迅速从河北席卷而来,并很快蔓延至关中和江淮,形成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内战。由于洛阳附近的官军战力薄弱,洛阳很快陷落。而此时,玄宗的指挥失误更使得哥舒翰和几万名陇右官兵被拖延在潼关,致使战局更加失控。唐朝此时能倚重的仅剩山西的朔方军以及远在万里之外的安西北庭军。就在这时,仆固怀恩开始崭露头角,并与郭子仪携手,奋力收复失地,挽回大唐江山。

从756年起,朔方军和河西军分别出兵,合力稳住太原并打击河北的叛军。而另一支部队则由郭子仪和仆固怀恩率领,渡过黄河,挺进关中。在长安周边的香积寺,他们成功击溃了叛军在关中的主力。接下来,仆固怀恩与郭子仪配合,通过激烈的战斗重新收复了洛阳,成功将大唐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在长达八年的平叛过程中,仆固怀恩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却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其家族中,46名亲戚为国殉难,史书记载他曾亲手斩杀自己投降敌军的亲儿子仆固玢,誓死守忠,堪称满门忠烈,为大唐献出了自己的所有。

仆固怀恩在战场上无数次拼搏,特别是在收复两京的战役中,屡屡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潼关,他成功击败了曾令封常清惨败的悍将崔乾祐,为唐军打开了关中门户。随即,他与骁勇的将领安守忠、李归仁苦战两天,最终凭借勇猛突破敌阵,保全了自己与部队。在香积寺战役中,仆固怀恩识破了叛军设下的伏兵,并率精骑突袭消灭了敌方伏兵,大大挫败了叛军气势。战斗中,他勇敢地脱甲持矛,直冲敌阵,亲手斩杀叛军十余人,使得敌军陷入混乱,迅速溃败。

安史之乱的糟糕收尾

唐朝在安史之乱的平息过程中有过三次机会可以较早结束这场灾难。第一次机会发生在哥舒翰与叛军对峙的潼关时。此时,河北的叛军已面临严重危机,安禄山感到后悔并向手下的谋士诉苦。但玄宗急于收复两京,催促哥舒翰出兵,导致官军被叛军打败,战局彻底恶化。

第二次机会是李泌提出的“疲敌之计”,主张拖延收复两京,先让叛军两线作战,无法兼顾。而此时肃宗急于确立自己的权威,选择了收复两京的战略,错失良机。

最后一次机会发生在唐军收复洛阳后,原本打算攻占河北,但由于指挥不力和军队配合问题,20万唐军在邺城遭遇了叛军的惨败,丧失了大量军械和民工。唐朝解决叛乱的最后机会也因此一去不复返。

从761年唐军在邺城大败后,战局再也没有出现收复两京时的气势。虽然李光弼在河阳大捷中获胜,但由于与仆固怀恩的配合不当,洛阳依然被叛军占领。安史之乱进入了最为拖延、消耗国力的阶段。

英雄的赞歌已经结束

随着战乱的结束,曾经英勇的西北边军渐渐化为一具具枯骨。即便是在安史之乱初期英勇作战的官军,也渐渐变得腐化堕落,许多官军和叛军已经没有太大区别。安史之乱不仅使两任皇帝相继去世,还葬送了三位叛军首领,直到762年,唐代宗李豫即位时,叛军首领史朝义与回纥的牟羽可汗联合,准备再次南下掠夺。

唐代宗认为安史之乱已经不能再拖延,于是派遣仆固怀恩稳住回纥的牟羽可汗,同时改变了平叛策略,开始招抚愿意投降的叛将。仆固怀恩成功劝说牟羽可汗放弃支持史朝义,接着通过招安史朝义手下的部分力量,最终在763年由李怀仙追击史朝义,史朝义自杀,安史之乱才算彻底平息。

功高被忌

然而,在平定叛乱后,仆固怀恩迎来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高潮,官职晋升至检校左仆射、中书令、河北副元帅等多个重要职位,唐朝还册封他为“大宁郡王”,位高权重。但此时,仆固怀恩面临着极大的政治挑战,特别是由于他身为异族出身,朝廷对他的信任程度远不如对郭子仪的信任。尽管如此,仆固怀恩坚信自己的职位和权力是凭借艰难的战斗和家族牺牲换来的,他觉得自己应得的荣誉理应得到尊重。

但是,仆固怀恩在军事上的突出成绩和高高在上的地位,使他与朝廷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在河北担任军政重职的他,所推荐的叛将们因他的支持而被任命为节度使,这加剧了朝廷对他的猜疑。随着权力斗争的加剧,仆固怀恩身边开始围绕着一群心怀不轨的参将谋士,最终将局势推向了无法挽回的深渊。

导火索与悲剧

763年,仆固怀恩完成了安抚回纥的任务后,因不满辛云京在太原设防,便前去求见辛云京,却遭到了对方的冷遇。辛云京对藩将心生鄙夷,不肯开门,令仆固怀恩大为恼火。最终,仆固怀恩通过上书要求朝廷惩罚辛云京,这一举动引发了朝廷的高度警觉,代宗派太监骆奉先前往调查。

然而,由于种种误解和心腹叛将的挑拨,仆固怀恩被冤枉谋反。经过一番风波,最终在762年,仆固怀恩在撤退途中死于病重。直到他去世,唐代宗才发表声明:“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这一刻,仆固怀恩的忠诚与牺牲被误解,成为历史的悲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谷... 侵华日军将领谷口吴朗少将,曾以第一零九师团第118旅团步兵第119联队长、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附、独立混...
原创 “... 1935年秋,川西松岗镇的密林中,一支红军队伍正在执行处决“叛徒”的命令。被捆绑的青年忽然仰头大笑,...
原创 清... 在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慈禧太后及其身边的太监多次被提及,这些身处宫廷深处、忙碌奔走的太监,成为...
原创 “... 自古以来,蒙古人一直占据着草原的主导地位,长期控制着中国北部的辽阔草原与沙漠地区,军事力量与汉族不相...
原创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提到三国,我们常会想起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充满了各类人物。其...
原创 诸... 历史分类:比较历史人物的传说与真实成就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与刘伯温这两位杰出的人物常常被拿来...
原创 诸... 刘备的早年生活毫无疑问是体验了诸多波折与磨难,直到诸葛亮为他献计策,这才真正开启了他征战四方的征途。...
原创 从... 自古以来,中国有一句广为传颂的格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一思想根植在中国人...
原创 五... 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如果一句“鸡肋”就能引发曹军的大规模撤退,并因此导致对西羌的压制松动,最终让羯、氐...
原创 为... 长城最关键的作用之一就是使游牧民族失去马匹的优势。 是的,你没看错,长城的核心作用正是切断游牧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