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顺治皇帝,一直被认为是一位深情专一的帝王。他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在野史和影视剧中经常被神化,成为了令人感叹的痴情佳话。然而,翻开正史来看,顺治帝的后宫中,名为“董鄂氏”的妃子并不止一位,而且他有着许多子嗣,这似乎与人们口口相传的专情形象相悖。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在董鄂妃之前,顺治帝其实是一个极其好色的皇帝。
顺治皇帝的一生,注定要被多尔衮、孝庄皇太后和康熙帝这三位杰出人物的光环所掩盖。他的童年生活极为悲惨。为了垄断权力,多尔衮制定了严苛的规定,要求皇帝与孝庄皇太后的会面每月只能一次。虽然苏麻喇姑作为太后的侍女在其中调解,但母爱的缺失始终无法弥补。可以想象,顺治皇帝失去母亲的关爱,童年一定在复杂且痛苦的环境中度过,这种不安与痛苦也许正是他日后行为冲动、任性妄为的根源。
在大清入关的初期,顺治皇帝始终被多尔衮的影子笼罩着。名义上是摄政王的多尔衮,实则掌握着大权。顺治皇帝时常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中,对于这位既是叔叔又是实际统治者的人物,既恨又怕。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顺治强迫下旨封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这一举动在宫内引发了流言蜚语,甚至有人传出了“太后下嫁”的绯闻。即使这种行为在任何朝代都属欺君之罪,但顺治皇帝却只能默默忍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顺治帝逐渐进入了叛逆期,对多尔衮的不满也越来越明显。然而,他既不敢也不能与多尔衮正面冲突,只能寻求其他方式来宣泄内心的不满与情绪。顺治帝最终选择了佛教的禅宗,以“即心即佛,无心是道”的理念来安抚自己的心灵。但对一个刚刚登基的少年皇帝来说,内心的波动并不容易平静,他需要更为强烈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精力,而这个方式,便是女人。
在清初的几位皇帝中,顺治帝对女色的需求尤为强烈。根据西洋教师汤若望的记载,顺治年少时就表现出对女人极大的兴趣。十四岁正式成婚后,顺治帝肆意迎娶了大量妃子,直至他去世时,随葬的妃子已有三十一位之多,足见其欲望的强烈。而在这些妃子中,董鄂妃的出现显得尤为特殊。她究竟为何在顺治帝众多妃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他最宠爱的女人呢?
顺治帝后宫中有四位董鄂氏妃子,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传说中的这位。据一些史料记载,董鄂妃进宫前可能已为人妻,而顺治帝对她一见钟情,将她从他人手中抢来。至于被夺妻的人,有说是姓董的将领,也有说是顺治帝的弟弟博穆博果尔,但无论是谁,都可以看出董鄂妃无论在容貌还是气质上,都十分符合顺治帝的喜好。
尽管没有明确记载董鄂妃进宫的具体年份,但她在顺治十三年八月被封为贤妃,仅四个月后便晋升为皇贵妃,顺治帝对她宠爱有加。史书《清史稿》中提到,董鄂妃“上眷之特厚,宠冠后宫。”她究竟是如何得到如此宠爱呢?根据顺治帝为她所写的行状描述,董鄂妃不仅孝敬皇太后,还非常关心顺治帝。她事事体贴,晨夕为顺治帝准备衣食起居,若皇帝有任何不适,她会关切地询问,展现出她的温柔与贤淑。而且,她还与顺治帝一同研究佛学,参悟禅理,二人在精神层面的契合无疑是加深了顺治帝对她的宠爱。可以说,对于顺治帝来说,能够得到一位如此理解自己、关心自己,并且志趣相投的妻子,实在是难得的幸运。
董鄂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她的温柔贤淑。她在晋升为贵妃不久后便为顺治帝生下了皇四子荣亲王。这一事件,使顺治帝原本厌烦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失去了位置,顺治帝几乎已经打算废除皇后。如果荣亲王能够健康成长,那么清朝的后宫格局也许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或许也不再是康熙帝。可惜,荣亲王夭折了,董鄂妃在失去儿子后精神受到重创,身体状况逐渐恶化。最终,在顺治十七年,董鄂妃去世,年仅二十六岁。
人们常说,真正恩爱的人往往难以长久独活。一方死去,另一方即使不因殉情而死,也会迅速随之而去。顺治帝和董鄂妃显然是这一情形的真实写照。董鄂妃去世不久,顺治帝便染上天花,最终也因病去世。大清朝刚刚开始稳固的政权,便再一次落到了少年康熙帝的手中。若不是康熙帝具有出众的能力,或许大清的未来会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