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伯温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了大功,为什么只封了一个小小的伯爵
创始人
2025-09-10 21:31:13
0

刘伯温是朱元璋平定天下过程中一位至关重要的谋士。朱元璋多次将他与汉初的名将张良相提并论,称他为“吾之子房”。在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把刘伯温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足见他在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然而,尽管刘伯温具有张良之功、诸葛亮之才,朱元璋最终却没有给予他应有的荣誉与职位。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后,虽然大封功臣,刘伯温的封号仅为诚意伯,而且是所有伯爵中最低的一个,俸禄也极为微薄。

同样是文臣,李善长的待遇却与刘伯温截然不同。李善长不仅是最早投靠朱元璋的谋士之一,而且是朱元璋的老乡,长期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开国后,朱元璋不仅将李善长封为“开国六公”之一,并且列位第一,名列“公侯伯子男”之中,而李善长的年俸也高达四千石,比刘伯温的二百四十石多得多,差距可见一斑。为何刘伯温这样杰出的谋士却得不到与其才能相匹配的待遇呢?

朱元璋的“念旧情”或许是其中的关键。在朱元璋攻占滁州时,李善长便主动投奔了他,为其出谋划策,成为朱元璋最早的一批谋士之一。在那时,李善长不仅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还在后方负责重要的行政事务与后勤工作。与前线的将军徐达、常茂(常遇春的儿子)、李文忠、冯胜、邓愈等人相比,李善长虽然没有显赫的军功,但他的功劳同样不可忽视。因此,在开国后,李善长被封为公爵,与那些有显赫战功的将领平起平坐。

然而,刘伯温则是外乡人,他比李善长稍晚加入朱元璋的阵营,而且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谋略,常常能够提出超乎常人之想法。朱元璋或许正是因为对刘伯温的聪明才智感到有些忌惮,所以虽然刘伯温的才能无可厚非,朱元璋仍然未敢给予他太多的重用。

刘伯温的聪慧表现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他的判断往往超出了朱元璋的预期。一次,朱元璋准备去解救被红巾军围困的韩林儿,刘伯温却坚决反对。他提出了两个理由:首先,朱元璋如果救援韩林儿,南京城的防卫将会空虚,这时陈友谅可能乘机进攻,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即便成功救出韩林儿,如何安置他也是一个问题。若将韩林儿带入南京,朱元璋反而可能面临新的上司,还需要听命于他,不如让元军或张士诚的军队消灭韩林儿,让自己能够独占鳌头。

尽管刘伯温提出了这些合理的担忧,朱元璋最终还是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去救援了韩林儿。结果,虽然成功救出了韩林儿,但安丰却被元军占领,而朱元璋进军庐州时,陈友谅确实顺江而下,准备攻打南京。朱元璋深感后悔,若当时听从刘伯温的意见,南京城的安全或许可以得到保障。幸好,陈友谅在攻打洪都时固执不下,未能及时进攻空虚的南京,给了朱元璋回军的机会。最终,朱元璋在鄱阳湖一战中以险胜陈友谅,为自己争取了更大的战略主动权。

从此,朱元璋意识到刘伯温的智慧非同寻常,自己的决定并非总是正确的。而刘伯温所建议的思路,正是他超凡的眼光所带来的启示。然而,尽管如此,刘伯温与李善长的关系并不相同,李善长是早期的支持者且是朱元璋的老乡,长期默默奉献在幕后,而刘伯温则显得过于聪明,给人以“难以完全信任”的印象。因此,在建国后,朱元璋最终只封刘伯温为诚意伯,虽有其才能,却始终未得到更高的荣誉与待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拥... 朱允炆: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孙,他名正言顺地继承了大明的皇位,成为了掌握百万大军的皇帝。 朱棣:朱元璋...
原创 他... 抗战胜利后,晋冀鲁豫野战军成立,最初包括了1纵、2纵、3纵、4纵等部队,后续又陆续建立了6纵、7纵、...
原创 东... 晚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末代皇帝溥仪自然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年仅三岁的他便被推上了皇位,命...
明末清初名将祖大寿的墓,怎么会... 公元1919年,远在万里之遥的加拿大安大略考古博物馆希望能从中国“采购”一座明清时期的贵族墓葬。安大...
原创 朱... 朱元璋掘墓鞭尸,为何百姓却拍手称快?只因墓主做了件错事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不仅是中国历史...
原创 澶...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前,咱先简单唠唠 “澶渊之盟”。这可是北宋和辽国在 1005 年签的一份重要协议,它...
原创 庞... 在襄樊之战中,庞德为了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奋勇出战,甚至在战场上抬着父亲的棺材,他发誓要挫败关羽,削...
原创 从... 众所周知,20世纪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对华夏民族造成了深重的创伤。数不清的中华儿女和民族英雄在这场战争...
原创 为...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效仿西方,但大多数都没有取得成功。非西方国家在过去几百...
原创 不...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浊酒一杯 任圜) 明宗执政初期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