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中最为卓越的帝王之一,他的治国之才为汉朝奠定了强盛的基础,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全盛时期。汉武帝的政治成就不仅体现在国力的提升,还表现在领土的扩展上,打下了汉朝疆域的基本框架。史书《汉书》中对刘彻的评价为“雄才大略”,《谥法》也给他的品德留下了高度评价:“威强睿德曰武”,意味着他的威严、刚强、智慧和仁德使得他具备了“武”字的象征意义。中国历史上常将“秦皇汉武”一并提起,足见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汉景帝最初为汉武帝起名为“刘彘”,随后又更名为“刘彻”,这个名字的更替并非简单的随意之举,而是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在《说文解字》中,“彘”与“豕”同义,均指的是猪,而在《山海经》中的描述则指出:“浮玉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狼似虎而牛尾巴,其音如吠犬,其故曰彘,是食人族。”这些描述为“彘”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暗示着其非凡的存在。《甲骨文》中的“彘”字也显示出它指的是身上带箭的大野猪,似乎暗示着一种被驯化、被征服的含义。
《汉武故事》里有记载提到汉景帝曾梦见汉高祖刘邦对他说,王美人所生的儿子可以名为“刘彘”,而这个梦境的出现更是表明了汉高祖对这一子嗣的特别关注。梦境中的“刘彘”这一名字,显然是象征着这一孩子的非凡之处,预示着他将来必有一番作为。虽然《史记》并未详细记录这一事件,但另有一段记载称,王美人曾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汉景帝认为这是一个贵气的预兆。此后,王美人果真生下了刘彻,汉景帝给他取名“刘彘”。
关于王娡的梦境,或许我们无法确认其真实性,但这一梦境显然反映了她希望汉景帝对她的孩子刘彻给予特别关注,期望他未来能有非凡成就,因此更希望他能成为继位的太子。王娡显然并非普通女子,她的深谋远虑体现在她对于政治局势的敏锐洞察上。例如,她在察觉到汉景帝的宠妃刘嫖与太子刘荣之间的关系紧张时,迅速主动提出让刘彻娶刘嫖的女儿阿娇,这一举动无疑加深了她在汉景帝心中的影响力,最终促成了刘荣被废,刘彻成为了太子。
然而,尽管王娡心怀此愿望,汉景帝最初并不急于将刘彻立为太子,因为他早已有了嫡子刘荣。按照传统的“嫡子制”来看,立嫡长子为太子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汉景帝给刘彻取名“刘彘”似乎是出于一种不直接拒绝的方式,暗示着刘彻只能成为一个“富贵闲人”,过上相对安逸的生活。然而,这一名字也似乎预示着他将来能有不同的命运。
当刘彻三岁时,汉景帝曾抱起他,问道:“乐为君王否?”刘彻答道:“由天不由自主耳。愿每天居宫垣,在皇上前捉弄。”这番话透露出刘彻聪慧早成,汉景帝或许已经意识到他未来可能会对刘荣构成威胁,因此十分担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美人的心机和手段逐渐得到了回报。前150年,刘荣被废除太子之位,并被贬为临江王;王美人被立为王后,刘彻最终被立为太子,并更名为“刘彻”。“彻”字象征着开悟与智慧,意味着他将达到君王圣人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