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方八省的游击队被重新组织并改编成了新四军。新四军的成立之初面临了极其艰难的条件,既缺乏足够的人员,也没有合格的武器装备,远远达不到正规军的标准。在这个关键时刻,叶挺的妻子李秀文通过回娘家拿到了相当一笔款项,为新四军购买了急需的武器装备。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新四军逐渐得到了发展,逐步壮大,并成立了教导总队,甚至培养出了新四军的第一批女机要员。
这批女机要员一共有四位,分别是毛维青、汪企求、施奇、杨瑞年。她们直接隶属于新四军军部,接受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的领导,主要负责处理机要工作以及电报的收发。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了皖南事变,对新四军军部进行了包围,这四位女机要员也经历了各自不同的命运。
第一位:毛维青
毛维青出生于1922年,来自浙江宁波。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她的家乡也未能幸免于日军的侵略。1938年,毛维青与哥哥一同加入了新四军。新四军成立了教导队后,毛维青被选入其中,并在毕业后成为新四军军部的首批女机要员,负责处理电报收发和军部机要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陷入了困境。毛维青在叶挺军长的命令下,完成了向组织发送最后一份电报的任务,并随后开始了突围。然而,在突围的过程中,她被国民党俘虏,并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经过艰苦努力,毛维青成功越狱,并最终找到了大部队。之后,她担任了华东局组织处的秘书及副科长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毛维青在上海和杭州等地工作,并在杭州电子仪表局担任了办公室主任、副局长等职务,直到1982年离休。2021年,毛维青因病在杭州去世,享年99岁。
第二位:汪企求
汪企求是新四军第一批女机要员中的一员,她个性活泼,在新四军内部人缘非常好。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汪企求加入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并于第二年加入新四军。她很快成为新四军军部的速记员,并在教导队成立后,成为了新四军的第一批女机要员之一。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汪企求在执行任务时,参与了机要文件的处理工作。她在突围过程中被国民党俘虏,之后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1942年4月,汪企求成功越狱,但遗憾的是,越狱后的她未能找到组织,且再次被捕,并被重新关押。两个月后,汪企求在集中营中英勇牺牲。
第三位:施奇
施奇出生于1922年,来自浙江平湖。1938年,她年仅16岁时便加入了新四军,开始了她的抗日之路。翌年,施奇被编入新四军军部教导队,担任班长职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军部速记班,成为速记员。后来,施奇表现突出,被调至机要科,成为新四军的第一批女机要员,主要负责收发电报及其他机要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施奇在突围中被敌军俘虏,随后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在囚禁期间,施奇拒绝敌人的威胁和诱降,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与气节。1942年,敌军将她转移到茅家岭,并在那里将其杀害,年仅20岁。
第四位:杨瑞年
杨瑞年出生于1916年,江苏镇江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瑞年放弃了自己的教员工作,毅然投入到了抗日救国的运动中。1938年,她加入了新四军,成为一名女战士。第二年,她被选入新四军教导队,担任文化教员,并很快成为新四军的第一批女机要员之一,负责军部的电报收发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杨瑞年在突围过程中被敌人俘虏,之后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在集中营里,杨瑞年拒绝投降,表现出极大的坚定和忠诚,最终于1942年6月被敌人杀害,年仅26岁。
这些新四军的女机要员们,在抗日战场上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们的英勇与忠诚不仅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激励了后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