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曹操一直以来都渴望人才,为什么不及时拉拢诸葛亮呢?这一切可以归结为三大原因。
在三国时期,流传着一句格言:“得卧龙凤雏者,得天下。”可惜的是,后来这两位谋士却选择了支持刘备,而刘备最终未能实现统一全国的梦想。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位极为渴望人才的统治者,比如他在捕获关羽后,并未选择将其杀死。那么,为何曹操未能早日邀请诸葛亮出山呢?若当时曹魏能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势力必定会如虎添翼。那么,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原因呢?
首先,那个时期的诸葛亮名气并不显赫,只有身边的几位朋友知晓他的才能,其余的人对他并未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曹操身边并没有人主动向他推荐诸葛亮。此外,彼时诸葛亮仍较年轻,资历相对浅薄,而刘备在一开始时乃是身无分文,却能够不辞辛劳地三顾茅庐求贤。这是因为刘备求贤的心切和真诚,而曹操虽然极为重视人才,但他作为一个拥有 substantial 势力的领导者,恐怕不会屈尊降贵去邀请诸葛亮下山。
其次,那个时代的信息传播没有如今这般便利,曹操掌握着北方的权力,而诸葛亮当时身处襄阳一带(亦有说法指南阳)。尽管曹操非常渴求优秀的人才,但他对诸葛亮的存在并不知情。而与此相比,刘备的境遇则大相径庭。他的前半生屡屡遭遇挫折,听闻“卧龙”之名后,急于求贤,便千方百计地邀其出山,最终才促成了著名的三顾之事。
最后一个原因是,当时曹操手下已经拥有众多出色的人才,即使诸葛亮来到曹营,也未必能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此外,在曹操的阵营中,还有荀彧作为得力助手,负责统筹安排,让曹操所虑无忧。而在战场上,郭嘉的机智与谋略也为他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不过遗憾的是,这两位人才在早年间便相继去世,之后才出现了司马懿等人物。
民间流传着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显然,诸葛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刘备之所以能够在蜀汉立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诸葛亮的支持,因此,后者对蜀汉的建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依旧延续了二十年之久。然而,刘备并非一位明君,如果诸葛亮最终投身于曹操麾下,或许早已完成了统一的伟业,大家对此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