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便是“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其中,“田氏代齐”相较于“三家分晋”的血腥对抗显得温和得多。齐国是一个位于山东的强大国家,其开国君主是姜尚,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姜太公。后来的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首位霸主,标志着齐国的巅峰时期。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齐国的国君能力逐渐参差不齐,最终逐步被田氏家族控制,最终取而代之。姜齐是如何被田齐所取代的呢?这个过程是漫长且复杂的。
1. 外来的田氏家族
田氏家族原本是陈国的国君后代,姓陈。由于陈国发生变乱,田氏家族不得不逃亡到齐国。经过数代的奋斗,他们逐渐发展成为齐国的一个重要宗族。田氏家族的初期开拓者是陈完(前705年—?),他为人工作兢兢业业,待人接物谦虚有礼。凭借着这些优点,他很快在齐国站稳了脚跟,并逐渐赢得了齐桓公的信任。
田氏能够真正确立在齐国贵族中的地位,则是通过联姻。田氏与齐国的懿仲家族结为姻亲,从而获得了贵族的身份。尽管如此,田氏的几代人仍然并未表现出什么显著的政治影响力。直到田完的五世孙田须无被齐庄公封为正卿,田氏家族才真正取得了在齐国与高、鲍等世家大族平等的贵族地位。
2. 内乱中的崛起
田须无去世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爵位,这个人便是田氏家族真正崛起的关键人物——田桓子。齐国正处于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首先,齐庄公被权臣崔杼杀害,接着崔杼专权多年,最终也被另一位权臣庆封所杀。接下来,田桓子的崛起时刻到来了。他与晏婴等人联合,推翻了庆封的专权,稳住了新国君齐景公的王位。
齐景公时期,是姜齐的最后一段光辉岁月。为了制衡传统的豪门家族,齐景公开始任用一些根基较浅的家族,而田氏家族便成为了其中的重要一员。公元前532年,齐景公借田桓子的帮助,成功驱逐了当时掌握大权的栾、高两大家族,并迅速平定了他们的残余势力。此时,田桓子逐渐成长为新的贵族势力,逐步掌控了齐国的核心权力。
田桓子依靠自身卓越的能力,成功拉拢百姓,逐渐控制了齐国的政权。而齐景公此时却更专注于恢复齐国的霸权地位,在其五十七年的统治期间,齐国确实取得了许多的成就。但他却未意识到,隐患已悄然在内部滋生。
3. 握紧权力
田桓子的儿子田乞是一个同样精明且能干的人物。齐景公去世后,田乞与士大夫们联合发动了政变,成功推翻了由齐桓公时期确立的两大宗族——国氏和高氏。田乞拥立齐悼公为国君,并自封为国相,从此掌握了齐国的大权。
齐悼公对田乞的依赖几乎到了绝对的程度,但国内的旧宗族势力仍然存在。尽管田氏家族已经控制了军事、经济和政治,但要在齐国完全实施自己的意志,仍然面临着许多阻力。齐悼公去世后,田乞也随之去世,然而,田乞的儿子田常则成为了齐国真正的“掘墓人”。
4. 姜与田的对决
在田常继位后,齐简公被齐国的宗族共同推举上位。与前任齐悼公相比,齐简公的权力要强得多,他开始着手解决田氏家族在齐国过度集权的问题。田氏多年来独揽权力,已然引起了许多旧贵族的不满,甚至有反对田氏的暗流在悄然汇聚。由此,姜氏与田氏之间的对决逐渐展开。
公元前481年,田常在夏季发动政变,对齐简公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最终成功击败齐简公。从此,田氏家族在齐国实现了全面的独裁地位。而此时的晋国,仍然由六大家族掌控,韩、赵、魏三家成为诸侯的时间比田常的政治成功还要晚许多年。
此时的中国,仍然处于宗法制度的社会结构中,废除国君的权威是不可想象的行为。田常虽然已经掌控了大权,但终其一生,他也未敢冒险推翻宗法体制的根本。直到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成为诸侯,田和意识到变革的可能性,开始着手逐步替代齐国的国君。终于,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为齐国的国君,标志着田氏代齐的最终完成。
田氏代齐的成功,意味着西周时期的宗法秩序彻底崩溃。如果诸侯能被取代,那么周天子的统治恐怕也早晚会遭遇同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