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097年冬夜:一个党项人带三千宋军,偷了党项人的老巢天都山
创始人
2025-09-10 14:30:59
0

1097年的一个冬夜,北风裹着雪花,吹得天都山都在打哆嗦。就在这天夜里,一个事儿很奇特——一个党项人,带着三千宋军,悄悄摸上了党项人的老巢。你说这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吗?偏偏这党项人叫折可适,是宋军里响当当的猛将。

党项人怎么也没想到,半夜梦中喊“来贼啦”的时候,来的贼,居然是自己祖宗那边的后代。你要说这事儿不狗血,那真没见识过宋夏边境的这场“谍战剧”!

偷家第一人:党项人如何反偷党项?

1097年冬,天都山。山头白雪皑皑,寒气彻骨。西夏的重镇哨所,披着厚棉的守军蜷缩在篝火旁,火光照不亮山谷,照不穿北风。

夜半三更,宋军突至,三千轻骑,翻越冻土,直扑西夏老巢。领头之人不是汉将,而是党项人折可适,字遵正,出身府州折氏,幼年就因“驰射不习而能”被老帅郭逵钦点,征战多年,时年已逾五旬。

目标是天都山,夏军驻地,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把守,党项西部的咽喉要地。此地地势险峻,冰封冻骨,常年积雪难行。折可适绕道洪德砦后西进,避开夏军侦骑,夜渡寒川,雪中翻山,于十二月初九之夜突入天都山营地。

嵬名阿埋未及整军,妹勒都逋仓皇出逃。折可适指挥三千人分三路奇袭,自己亲率中军直取主寨。夏军宿营松懈,营火未密,措手不及,阵脚大乱。主将被擒,副将遁逃,三千宋军未失一人,全胜而还。敌方损失惨重,辎重弃道,连帷帐首饰亦未带出。

此次战役由章楶部署,折可适执行。章楶为泾原经略使,自1094年起,数次主导西夏战事。其理念“以战为守”,逐步推进,实地布防,逐步侵蚀西夏疆土。折可适作为其下大将,屡立奇功,至是年冬,更以此战一举震动西北。

天都山之役震动夏廷。西夏皇帝闻讯后大震,边防数月不敢妄动。宋军乘势修城筑寨,稳固河湟东部边防。

此次偷袭并非偶然,前线情报、后勤调动、天候判断、敌我兵力计算,事前筹划周密,折可适以党项之身攻党项之堡,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精心部署、战略判断、家国选择的交汇点。

战报上达,朝廷大悦。折可适升为明州观察使,拜泾原钤辖,再擢副都总管。西夏自此三年未敢大举犯边。

天都山战役,是折可适戎马生涯中的一个节点,更是大宋西北边防战略的拐点。而这场战役的背后,藏着更多关于这个党项名将的战功轨迹,从沙漠前线到延安高岭,层层深入,步步为营。

从米脂到天都山:这位老兵太能打

折可适最早为人所知,是在1081年元丰四年。那一年,宋神宗启动对西夏的五路大征。主将种谔、郭逵领兵西进,折可适随军出塞。

米脂战役爆发于当年十月,三角岭血战中,折可适率部力战西夏骑兵,亲手斩敌首,夺马归营,战后名声大震。米脂位于延州西北,是西夏深入中原的一道门槛。此次战役中,折可适带兵救援粮道,协助重夺失地,恢复延州门户安全。

其后于1082年再战蒲桃山,米脂再复,整条防线南稳北固。元祐初年,折可适调任洪德砦驻守,八千宋兵之中设伏于岭下,诱敌深入。敌军十万,主帅梁氏亲征,未及半日,便中埋伏,阵亡数千。敌国母仓皇出山,焚车抛帐,败逃而去。此役之烈,不亚后世之奇袭白登。

在1094年前后,西夏合五十万之众攻宋延安府,沿横山突进,一日间深入五十里。折可适奉命掩护主帅钟传,率轻骑夜破重围,成功护送钟传安全撤出。

数战连捷,折可适历任皇城使、知岷州、知兰州、镇戎军、成州团练使等职,频繁调任,职务不断上升。此人虽出身边地,将门之后,然其胆略、谋略、果敢均非凡品。

1095年,熙秦庆三道联军出击好水川,折可适同王文振总管联手筑防,因兵失道而受贬,留职责效力。他未请辞,未自伤,反以战功复职。1097年天都山一役,正是他扭转此前误失职务的转折点。

这些年,他不是一场仗打赢了,而是把整个西北战局,一场一场地打透了。从延安府到洪德砦,从三角岭到天都山,折可适的名字,在西北,等同“边墙”,等同“生门”。

一位将军能在战败后坚持,能在误判后翻身,更难得的是——还能赢回来。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军事能力,更是“忠诚”的实证。而这份忠诚,在他身上,是从血脉里流出来的。

党项猛将,如何成了大宋的“边疆之盾”?

折家世代为将,自唐末以来,六代皆守西北。其高祖折从阮,五代晋室旧将,反对石敬瑭割地,坚守府州,力抗契丹,史载为“民族英雄”。其后,折德扆、折德愿父子双任节度使,被誉为“边陲双璧”。

折可适的父亲折克俊,也为宋军中坚,世袭统领府谷地界。自小浸淫兵法骑射,十六岁即随军出征,砍下第一颗敌首。自宋仁宗朝始,折家即为“世袭边将”,朝廷予以特殊优待,不仅世代领地府州,更赋予兵权指挥之权。

府州,即今陕西府谷,正值西夏与宋朝势力交界之处,地理特殊,民族复杂。折家虽为党项出身,却早在宋太宗朝已归附朝廷,受命镇守西北,成为防御西夏的重要屏障。

党项人中为宋效力者有之,但像折可适这样长期驻守、屡立战功、统兵万人的将领,实属凤毛麟角。其身份本为党项,却无一日不为宋军奔走。若以“民族”相论,折可适无疑是一种“例外”;若以“信念”论之,他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宋军老将。

他从不自诩忠诚,但每一场仗、每一次调任、每一次替将出征,皆是实实在在的立场表达。在大宋最西端,那一线山河的稳定,背后,是一个党项人用半生拼出来的边疆秩序。

1104年,折可适再救钟传,踏口之战再陷危机,被劾贬官,不久复起,直至1110年病逝于任所,终年约七十。朝廷赠官封地,百姓私谥“边父”。西北之人,为其立祠供奉,称其为“边疆之盾”

他不是为了改姓换旗去打仗,而是认准了哪一方能保一方百姓,保得住边疆稳得住家园。他是边将,不是刺客;他是大宋的子弟,不是西夏的叛将。他用自己的选择和一生战绩,把“忠诚”写在边境线上。

一个党项人,能背着党项人的语言走进宋军军营,却一生没走出边地。这份沉重,从不是姓氏能决定的。从米脂三角岭,到天都山雪夜,每一次兵锋所指,他在用战果说话。

参考资料:

折可适.百度百科

章楶.百度百科

平夏城之战.百度百科

《宋史·折可适传》.国学大师网

折可适墓志铭.府谷网.

北宋名将折可适:宋夏战争,千里奔袭跨越冻土冰原杀上天都山.网易新闻.2023-04-17.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推... 推恩令与削藩:西汉二次大一统的“武器” 首卷语 楚汉战争中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其中不乏曾被废除的...
原创 何... 提到中国古代历史,大家都知道“春秋”和“战国”,但这两者到底怎么划分的,可能大部分人都模糊不清。 春...
原创 她... 皇贵妃是明清时期后宫中的一类特殊人物,其地位仅次于皇后,因此也被称为副后。然而,清朝历史上真正受宠的...
原创 史... 汉中之战:名将最多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名将最多的时代,三国时期无疑是首屈一指的。而在三国时期诸多著...
原创 阿... 阿提拉与萨拉丁的历史对比 阿提拉,这位匈奴王,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中有一个相似的历史人物,那便是匈奴的...
原创 清... 在许多人眼中,清朝的灭亡罪魁祸首无疑是慈禧太后。为了自己的私利,她不仅残酷处决或流放了咸丰帝所托的八...
原创 朱...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皇帝,他的传奇事迹广为流传,几乎无论在何地,即便是那些没见过太多世面的农...
原创 朱... 朱元璋,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以性格暴虐多疑著称。稍有不慎,他便会勃然大怒,导致触发杀身之祸。他性情...
原创 项... 在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权力斗争,这场被后人称为“楚汉相争”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