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史的角度来看,所谓“只有张飞敢单挑吕布”,这不过是演义中夸张笔法的虚构而已。吕布的勇武确实无可置疑,但他并非不可战胜的存在。例如,吕布曾与典韦在濮阳交战,典韦带着几十名勇士勇猛冲杀,威风凛凛,然而吕布却并未亲自出马击败典韦。这一场面反映出,不能轻易相信演义中对于个人武艺的极限描述。
根据《三国志》中的正史记载,曹操与吕布曾在濮阳展开过一场激烈的战斗。那时,曹操带领偏师夜袭吕布驻扎在濮阳城外几十里的营地,经过一夜的激战,终于破寨,但吕布随即带领援军赶到,曹军被三面包围。吕布亲自指挥,持续发起猛攻,给曹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尤其是,曹军刚刚经历了连夜的激战,士兵疲惫不堪,形势十分危急。
《三国志·典韦传》中详细记载了这场战斗。当时,曹操为了恢复士气,召集了勇士进行突击。典韦作为营司马,带领数十名壮士冲锋陷阵,披上重甲,抛弃弓箭,手持矛戟,勇猛无敌。面对吕布军中悍勇之士,典韦等人毫不手软,将任何敢接近曹军防线的敌军全部击杀。典韦的表现极为英勇,令吕布军士心生畏惧,曹军士气得以恢复。
如果吕布真如传说中那样勇猛,为什么不亲自策马出阵,将典韦一戟刺杀呢?事实上,吕布面对曹军的敢死队,选择了退避三舍。他的攻势受到阻碍,曹军防线逐渐巩固,最终吕布见无胜算,只得撤退,而曹军则成功脱险。
再从演义中所称的“唯有张飞敢单挑吕布”来看,吕布初到徐州投靠刘备时,张飞便多次当面羞辱吕布。当时,吕布迫于无路可走,只得低头忍气吞声。这一情景从侧面展现了张飞的强势与不屈。
首先,张飞在一次宴席上与吕布发生了冲突。吕布称刘备为“贤弟”,这一言辞让张飞火冒三丈,当即跃马出阵,握起丈八蛇矛,直言要与吕布大战三百回合。这种挑战显然是出于张飞那种无法忍受被侮辱的性格,而吕布作为寄人篱下的局面,只有忍让而无法反击。
第二次,张飞愤怒至极,拔剑冲进刘备的书房,准备当场捅杀吕布。这一举动显然是由吕布在刘备面前自称兄长所引起的,张飞心头的怒火让他一时无法自制,眼见吕布这般无礼,立即提出要一决生死。面对张飞的怒火,吕布当然只能屈服,不能反抗。这些场景也凸显了吕布的处境艰难与无奈。
然而,在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故事,虽说吕布凭借个人武艺可与三英抗衡,但实际上与张飞的单挑并未分出高下。这表明,张飞虽然在武艺上未必能击败吕布,但他的气势却是无与伦比的。张飞的强势不仅仅体现在武力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他一旦怒火中烧,便不顾一切先行动,再考虑后果。这种气吞山河的气概,使得任何对手都难以轻视。
张飞之所以敢与吕布争锋,正是因为他拥有那种无法遏制的气吞山河之势,这种气势本身便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武力。吕布虽然打得过张飞,但却依旧对张飞保持着三分忌惮。这种气势和勇气,才是张飞与吕布之间真正的较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