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这一古老的习俗在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都有出现,通常与上层社会息息相关。人们在逝世后会将生前所用的物品陪葬,这是比较简单的物葬形式。然而,殉葬中最为残忍的则是活人陪葬,这种做法在不同时期均有记录。尽管在秦汉时期,统治者意识到这一行为的残酷性,并对此进行了限制,但进入辽朝之后,这一方式又重新流行开来,直到明朝时更加猖獗。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病重之际,已经事先列好了殉葬妃嫔的名单,其中包括了39位妃嫔和十多名宫女。然而,名单中有一位名叫张美人的妃嫔,却最终免于这场残酷的命运,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呢?
朱元璋有着42个子女,其中最小的女儿正是张美人所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年近花甲的皇帝,在67岁时才迎来了这个小女儿,并封她为宝庆公主。尽管他已是子孙满堂,对这个新生的女儿并没有太多关注,但作为母亲的张美人却对这唯一的孩子怀有浓厚的感情。尽管她的小公主并不是个儿子,张美人依然将她视若珍宝,给予她无限的爱与关怀。
当朱元璋71岁时,他的健康状况愈发恶化。他的宠妃张美人常驻在他身边,精心照料。在这段不安的时光中,年幼的宝庆公主仅仅4岁,整天跟在母亲身后,看到身边许多神情慌张的陌生面孔,不免心生恐惧,从而更加依赖自己的母亲。而身体不适的朱元璋脾气变得愈发暴躁,他见到那些怕得小心翼翼的人,也感觉心中愈发孤独与失落。无意中,他发现了躲在张美人身后的宝庆公主。
朱元璋把小公主叫到跟前。宝庆公主不理解皇帝为何总是躺在床上,天真地问道:“父皇,你怎么了?”朱元璋并未生气,反而认真地说:“父皇生病了,你看我能不能好起来?”宝庆公主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会好的,以前我生病的时候,睡一觉就好了。”这样的对话让站在一旁的张美人脸色骤然苍白,她心中充满了恐惧,害怕朱元璋会对她发怒。
朱元璋接着问道:“如果父皇的病再也好不了了呢?”此话一出,宝庆公主立刻慌张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情绪激动地喊道:“父皇一定会好起来的!”看到小女儿如此担心,朱元璋的内心被深深触动。在让她们暂时退下后,他看着小公主紧紧依偎在母亲身后,心中逐渐萌生了不同的想法。
不久之后,朱元璋终究还是去世了。当殉葬名单公布时,许多妃嫔伤心欲绝,有些甚至当场晕厥。而本在名单中的张美人却因为宝庆公主尚幼而得到了幸免。其实,就是那一番天真的问话和急切的关心感动了朱元璋,让他意识到了母女间深厚的情感,而年幼的宝庆公主并未意识到自己无意中挽救了母亲的生命,这让张美人感慨万分,心中充满了感激。
至于朱棣,他对这个年幼的妹妹疼爱有加,几乎将她视为自己女儿般精心照顾。等宝庆公主长大后,朱棣还亲自为她挑选驸马,且赐予她的嫁妆也比其他公主丰富得多,以示对她的爱护与重视。
文:上下古今团队离城创作
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