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蜀国的战略方针就是《隆中对》,这是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对当时天下形势的深刻分析和谋划。《隆中对》的内容被认为是高度机密,连关羽和张飞都不知晓,只有刘备和诸葛亮知其详情。正是由于这一点,关羽才擅自出兵攻击曹操,且一向轻视东吴,最终导致了他在麦城败北,荆州丢失。即使荆州丢了,蜀国依旧有机会恢复,但刘备的决策错误不断,最终错失良机,导致诸葛亮拼命也未能收复失地。
那么,为什么说即便荆州丢失,刘备仍有机会统一天下呢?这就要从《隆中对》入手,了解它作为蜀国战略的核心内容。我们来看看《隆中对》里诸葛亮的分析:自董卓之乱以来,天下英杰纷纷崛起,横跨多个州郡,数不胜数。曹操虽与袁绍相比名不显赫,兵力也较少,但他凭借着独特的谋略,最终成功打败了袁绍。这种逆袭并非仅仅依靠天时,更关键的是曹操精巧的战略眼光。如今曹操拥兵百万,依托天子号令诸侯,的确是无法与之争锋。孙权则盘踞江东,三代传承,国势稳固,民心归附,能用其贤能之士,但却不可轻易获取。荆州地处汉水与沔水交汇,东邻吴会,西通巴蜀,是一块战略要地,但其主刘备不能稳固防守。益州则地势险要,土地肥沃,是天府之地,刘备通过占领此地,成就了大业。再加上刘璋软弱无能,张鲁虽然在北方有所立足,但国家富裕,百姓安居,却未能有睿智的领导来保障他们的未来。因此,诸葛亮建议刘备若能占领荆州与益州,利用地势与民心,内修国政,外联东吴,兵分两路,打击曹操,再待时而动,终可成就霸业,恢复汉室。
虽然这段话看似引用较长,但核心意思其实十分明确:刘备只需顺利夺取荆州与益州,并加强与周边的联盟,尤其是与东吴的合作,待到机会成熟后,一路出兵攻打曹操,另一边自益州出兵,两路夹击,统一天下指日可待。刘备也确实按照《隆中对》的战略展开行动,成功占领了荆州与益州,但不幸的是,关羽并未理解《隆中对》的战略思想,导致盲目出兵,最终惨败麦城。荆州丢失,刘备的心急如焚,原本按部就班的战略被打乱,迫切地调兵进攻荆州,虽然以为是替关羽复仇,但结果在夷陵之战中惨败,蜀国精锐全军覆没,刘备也因气恼过度病逝。接下来,诸葛亮为收拾残局,耗费了五年时间,但蜀国再无恢复的机会,那个原本可以实现的伟大目标也就此破灭。
如果刘备能聪明地依照《隆中对》的战略去运作,事情的结果或许会截然不同。比如说,原本计划让一员猛将从荆州出发攻击曹操,然而现在荆州已经被孙权占领。刘备完全可以与孙权联合,让东吴从荆州发起进攻,同时刘备自己继续从益州出兵,仍然能够按照《隆中对》的战略部署,形成两路夹击之势。而且这样的合作效果更好,因为孙权肯定会倾尽东吴的力量对曹操展开攻势,相当于双拳出击,曹操的处境会变得更加危急。如果曹操战败甚至被杀,那么刘备和孙权不可避免地将陷入一场争夺天下的战争。若孙权未能占领足够的领土,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尽管荆州失守,刘备依旧有机会。但刘备未能选择与孙权联合,而是决意发动夷陵之战,最终导致了蜀国的覆灭,连诸葛亮也无法扭转乾坤,这真是非常可惜。
下一篇:在非洲醒来,在中国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