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个时代,只要具备人才,他们就能够绽放光芒,受到重视和重用。在三国时期,这确实是一个璀璨夺目的时代,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些人才如诸葛亮、荀彧、周瑜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而另一些才华横溢的人则相对低调,却同样令人欣赏,只因他们的命运多舛,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通常来说,才能出众的人往往有着各种缺陷。他们常常对一些事情心存恐惧、不适应,甚至自认为是世上最优秀的存在。作为领导者,包容这些特殊人才的脾气是必要的,但有时这些奇才的表现会太过张狂,惹得上司不快,最终走不出困境,比如三国时期的杨修。
关于杨修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他聪明过人,善于洞察他人心思。记得有一次,曹操在门上写下了一个“住”字,他立刻意识到曹操对门的宽度不满。于是,门便被拆除重建。还有一次,曹操在饼干上写下“一盒薯片”,他轻易就猜到曹操想让大家品尝。尽管杨修机智,但正是他的这些举动触犯了曹操的底线。他故意玩弄文字游戏,让大家去猜测他的意思,最后再自以为是地揭开谜底,以此博取众人的一笑。曹操本想享受这种给别人惊喜的快感,却被杨修的举动抢了风头,就好比曹操明明准备好登台,却发现全场的掌声是为了杨修而来的,令他尴尬不已。
尽管杨修才华横溢,却未能理解曹操的内心,任凭自己炫耀,最后因“鸡肋”事件遭到曹操的杀害。其实,刘备的团队中也有一个堪称“杨修”的人,他叫廖礼。尽管他的名气不大,但他的行为与杨修颇为相似,最终的命运也同样悲情。
廖礼是来自武陵县临源县(今湖南常德)。诸葛亮对他的评价极高,并在刘备面前强力推荐他,称他与庞统一样都是才华横溢的人。由于诸葛亮的推荐,刘备果断任命了廖礼,让他在荆州担任职务。在关羽攻打樊城的时候,廖礼被留下看守。然而,东吴的吕蒙发动攻击时,他用箭射出一封信,告知廖礼,若要活命,就必须投降,否则就只能面临死路一条!
那时关羽的北伐力量极为强劲,而荆州的兵力却捉襟见肘,根本无法与吕蒙抗衡。此时,廖礼面临着选择:投降或是战死。然而,他毕竟是诸葛亮所称的“奇才”。廖礼没有落入常规选项,而是选择了逃跑。他径直逃到了四川,向刘备报告荆州已然失守。
理应斩首的逃兵,因廖礼是诸葛亮推荐的,刘备选择了宽容,对他不但没有追究,反而让他继续担任伯克郡的知府。廖礼确实有才华,这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刘禅登基,他的名声逐渐显赫。然而,廖礼心里始终不解,为什么自己在刘备心中不如诸葛亮和李严。他甚至在新任者面前批评刘备,指责关羽傲慢,认为诸葛亮不懂得用人……
最终,廖礼因八卦而获罪,被刘禅罢官贬为庶人,最终抑郁而终,愤怒而死。难道不觉得这是他应得的结果吗?廖礼和杨修一样都是一流的人才,可惜不懂谦逊,更不懂得给予上司应有的面子。如此性格,即使置身于当今职场,也难以长久留任,终将遭遇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