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最近,我的时间主要花在了两个方面:一个是观看世界杯,另一个则是追看大S和汪小菲之间的瓜。
几天前,大S在微博上发文,称汪小菲为“爱新觉罗汪”,言辞中充满了讽刺和调侃。其实,大S这样称呼汪小菲,并非无缘无故,这背后是有一定的“梗”的。
汪小菲的母亲张兰曾在某个节目中提到,汪小菲的家族是皇家后裔,属于满洲正黄旗,爱新觉罗的直系后代。这个说法听起来颇有王室气息,但如果稍微了解一些清朝的历史,就会发现张兰的这个说法其实存在很大的问题。最大的漏洞在于:清朝皇室的爱新觉罗氏并不属于正黄旗!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从八旗制度的历史谈起。
八旗制度最早是努尔哈赤为方便管理部队,参考了女真族的猛安谋克制度,设立了黄、白、红、蓝四旗。到了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领导的建州女真已统一了女真各部,部队庞大,四旗管理起来已经力不从心,于是他将四旗扩展为八旗,并将其分配给不同的亲王和宗室成员。努尔哈赤自己统领正黄旗和镶黄旗,第二子代善统领正红旗和镶红旗,第五子莽古尔泰负责正蓝旗,皇太极则统领正白旗。随着努尔哈赤的去世,皇太极继位,八旗的地位和权力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随着皇太极的掌权,黄色旗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最高贵的旗帜,皇帝自己统领的正黄、镶黄和正白三旗,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中心。到顺治时期,这三旗被称为“上三旗”,其他五旗则被视为较为次要的宗室旗帜。因此,清朝的皇帝和亲王们的旗籍地位,也逐渐有了明确的划分和排序。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汪小菲真的是“爱新觉罗”后代,他难道应该是属于“上三旗”中的正黄旗吗?实际上并非如此。按照清代的制度安排,虽然上三旗的地位较高,但皇帝的子嗣往往被分配到下五旗,这样既可以分封宗室,也能均衡各旗的权力和地位。举例来说,康熙的四子雍正早期就被分配到了镶白旗,而乾隆的几个儿子大多数也没有在上三旗中。这个现象表明,即便是皇亲国戚,也未必就一定属于上三旗。
再来看历史上几个皇后,他们的旗籍情况也很有趣。康熙的四位皇后中,赫舍里氏是满洲正黄旗人,钮祜禄氏和佟佳氏是镶黄旗的,而乌雅氏虽然最初为正黄旗的包衣,但成为皇后后则被“抬旗”升至正黄旗。这些都表明,在清朝,皇后虽然来自不同的旗籍,但往往通过“抬旗”这种方式提升身份。
至于汪小菲是否真有皇家血统,如果真如张兰所说是“爱新觉罗”的后裔,那么他是否属于上三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即使他是清朝皇族的后代,按照清代的制度,他也极有可能属于下五旗之一。而且自辛亥革命后,清朝帝制结束,许多曾经的皇亲国戚早已融入到普通百姓之中,成为56个民族的一部分。从这一点来看,即便曾经是皇族后代,经历百年沧桑,今天的后代也已难以找到昔日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