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35年6月毛主席在长征路上突遇生命危险,是谁舍命救了他?
创始人
2025-09-10 02:01:22
0

1935年6月,毛主席在长征途中险些丧命,究竟是谁冒死救了他呢?这个故事源自一次危险的遭遇:

(一)

1928年4月28日,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之后,红军队伍迅速壮大,先后在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等11个省份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此时,红军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这种急速发展的势头让国民党当局感到恐慌。蒋介石迅速集结大军,计划从1930年5月到1934年10月,对中央红军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围剿。

面对敌人的层层围追,毛主席始终沉着应对,和朱德一起指挥红军,多次在围剿战役中取得胜利。红军的机动游击战术击溃了敌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令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低落,甚至对红军心生畏惧,不敢轻易进攻。然而,遗憾的是,在第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毛主席被王明为首的左倾领导者排挤出中央领导层。这些只会纸上谈兵、总是信奉绝对布尔什维克理论的领导人,竟然决定剥夺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权,把他完全排除在红军决策之外。

此后,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由于失去了毛主席的正确指引,红军的战略发生了偏差。博古、李德等领导人的错误决定让红军陷入困境。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导致红军损失惨重,人数从最初的30多万锐减至8万人,几乎到了灭顶之灾的地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迫不得已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漫长的长征。起初,博古、李德并不打算让毛主席随军长征,然而在周恩来和朱德的坚决支持下,毛主席才得以参与其中。

若没有周恩来和朱德的坚持,毛主席是否能顺利参加长征,甚至其命运如何,都是未可知的。历史后来证明,正是由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主席重新回归红军军事领导岗位,才最终带领红军迎来转机,完成了长征,成功抵达陕北。没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红军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成功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标志着毛主席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的确立。自此,毛主席带领的红军在其战略指导下,屡次击败敌军,成功守住了革命的火种,并逐步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然而,在1935年6月2日的一个早晨,命运再次与毛主席开了个玩笑。毛主席带领着红军纵队行进,穿越四川荥经县,攀登二郎山的甘竹山时,突如其来的一阵飞机轰鸣打破了宁静。几架敌机出现在空中,急速飞向毛主席所在的队伍。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攻击,毛主席毫不慌乱,指挥战士们迅速躲避。

敌机投下炸弹,造成了一片混乱。两名担架兵被炸倒在地,而毛主席仍然保持冷静,急声命令:“快救伤员!”这时,炸弹再次在他周围爆炸。由于当时红军正处在开阔地,周围没有掩体,敌机毫不留情地展开轰炸,多个战士在血泊中倒下。

在紧急救治伤员的过程中,一颗炸弹突然在毛主席身边爆炸,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的警卫员胡昌保英勇地扑向毛主席,用自己的身体将他推开。炸弹的爆炸将泥土和碎片四散飞溅,但奇迹般地,毛主席毫发无损。

随着硝烟逐渐散去,毛主席焦急地寻找胡昌保,他的大声呼喊中,战士们发现胡昌保满身是血,倒在了地上。毛主席心如刀绞,急忙抱起他,并大声呼喊:“小胡,你没事吧?”胡昌保艰难地睁开眼睛,微弱地说:“主席,我没事,只要您没事,我就放心了。”胡昌保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最终,他再也没有醒来,年仅23岁的胡昌保英勇牺牲。

(三)

胡昌保,1912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8岁加入红军,凭着忠诚、机警与聪明才智,迅速赢得了毛主席的信任,成为毛主席的警卫员。在毛主席被王明一派打压、孤立的低谷时期,胡昌保从未离开毛主席的身边,始终尽职尽责,陪伴在他左右,甚至常常陪毛主席散步聊天,未曾因毛主席被削权而改变对他的忠诚。

有一次,毛主席感慨地对胡昌保说:“小胡,我现在已不再是有用的人,你聪明年轻,去找一个有权的领导当警卫员吧,不要耽误了自己的前程。”胡昌保听后眼中含泪,哽咽着回答:“毛主席,我要一辈子跟着您,不会离开您的。”

毛主席被胡昌保的忠诚所感动,眼中也不禁湿润。毛主席深知胡昌保是一个真心为他着想的人,因此这段真挚的友谊与忠诚令他铭刻在心。

(四)

当毛主席发现胡昌保牺牲时,他悲痛万分。胡昌保为了保护毛主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主席抱着他失声痛哭。周围的战士们也感受到毛主席的悲伤,纷纷为这位英雄战士流下泪水。

在掩埋胡昌保遗体时,毛主席坚持将自己多年来使用的毛毯盖在胡昌保身上,并深情地说道:“胡昌保为了救我而死,他走了,这块毛毯就是我的心意。”说完,他又一次泪如泉涌。

毛主席对胡昌保的怀念是深刻的。无论是在革命的战场上,还是在日后的岁月里,毛主席始终牢记着胡昌保的英勇与忠诚。

几十年后,1968年,一位外国将军来访时,毛主席谈起胡昌保,语气沉痛:“我的命是胡昌保给的,若没有他,就没有我毛泽东。”

毛主席虽身经百战,却心系为自己舍命的战士。1971年,毛主席尝试寻找胡昌保的家人,但未能如愿。他叹息道:“胡昌保为救我而死,我至今没能报答他,这让我感到无比遗憾。”说完,毛主席忍不住泪流满面。

胡昌保,这位英勇的红军战士,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者。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成为后人永远铭记的英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刘备,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显得有些懦弱和不堪。熟悉这部小说的读者都知道,刘备...
原创 秦... 秦始皇嬴政与汉高祖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常常被后人拿来进行对比。然而,鲜有人知道...
原创 孙...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孙权闻讯后立刻赶往奔丧。站在周瑜灵前,孙权看着周瑜的小女儿,突然转向小乔...
原创 孙... 作者:军事帅哥 湖南,这片人杰地灵的热土,孕育了一批杰出的湖南人,他们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中...
原创 一... 在唐朝盛世的画卷中,有一位将领的名字熠熠生辉,他并非汉族人,但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唐玄宗的得力助...
原创 韩...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你们乘坐鹦鹉螺号,跟随我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 话说秦二世二年六月(公元前2...
原创 “... 今天的南京市六合区,位于长江北岸,而在清朝时期,它则隶属于六合县。特别是在太平天国时期,这片土地曾经...
原创 李... 李世民,唐朝的一位极具争议的皇帝,这位统治者不仅以对百姓的仁爱而闻名,但其登基之路却并非光明正大。李...
原创 孙... 《——【·前言·】——》 他曾是名声在外的天才军师,却被同窗一手毁了前程。脸上被刻字,双脚被砍,还被...
原创 皇... 在清朝的后宫中,妃子们的命运有时会发生两次决定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贵人晋升为嫔妃,这不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