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曹丕三路大军攻吴,刘备写信稳住陆逊,诸葛亮错失收复荆州消灭孙权的大好机会
创始人
2025-09-10 01:31:37
0

李贽(李卓吾)是明代的思想家,他曾写过一副极具名气的对联:“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两句话,简单却深刻,揭示了两位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诸葛亮,作为千古名相,他之所以表现得异常谨慎,是因为在他接手蜀汉时,正值国家的生死存亡之际。刘备去世,四方将领几乎全部阵亡,只有赵云与魏延这样的能将可用,而国家政权内部危机重重,李严等大臣并不完全可靠,任何失误都可能让蜀汉政权覆灭。因此,诸葛亮的谨慎不单纯是性格的使然,更多是出于对国家命运的深刻认识。

许多人可能会被《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虚构情节所误导,比如其中提到诸葛亮如何指挥马超严守西平关,部署伏兵等,实际上这些情节并不成立。马超早在章武二年便去世,黄忠也早早去世,甚至连刘备的登基典礼都未能参加。这些虚构情节忽略了历史的真实脉络,给诸葛亮的形象添加了不必要的传奇色彩。

在孙刘联盟恢复之时,刘备实际上深藏着一番策略。许多人分析历史时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在刘备去世后,孙权向曹丕求援并向刘备求和的背后,是一场复杂的政治博弈。刘备表面上答应了孙权的求和请求,但实际上,他是在为之后的战略布局腾出时间。虽然在章武二年,蜀汉面临着极大的外部压力,但刘备并没有急于出击,而是采取了稳健的战略。

孙权的投机性也暴露无遗,他既向曹丕求援,又向刘备求和,其实是为了在多方压力下保住自己的江山。可以看出,孙权的真正意图并非完全出于对刘备的真诚,而是试图在两方势力之间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然而,刘备并没有让孙权如愿,反而为蜀汉的长远利益考虑,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战略。他给陆逊写信表面上是缓兵之计,但实质上是在等待时机,准备对东吴发动致命一击。

然而,命运弄人,在刘备本应伐吴的最佳时机——夷陵之战之后,他却因病突发倒下。刘备的健康状况让他错过了那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当时,他确实已经在准备大规模进攻东吴,但由于健康原因,他无法亲自出征,最终将遗命交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接手后,蜀汉政权虽然面临内外困境,但他依然保持着相当高的政治智慧。在刘备去世前不久,他便到达了永安,与李严共同行政。事实上,李严是个有野心的降将,而赵云等忠臣的立场也很难和诸葛亮完全一致。这种内外矛盾加剧了蜀汉的政治压力,让诸葛亮不得不更加小心地处理所有事务。

虽然李严被任命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但由于李严的背景和能力问题,他无法真正发挥重要作用。诸葛亮始终是蜀汉的核心领导者,而在他的领导下,蜀汉虽然坚持了许多年,但终究面临着各种困境。尤其是在与魏国的对抗中,蜀汉内部的分歧和外部的压力都让这一政权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蜀汉的谨慎策略不仅仅源自诸葛亮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当时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任何轻率的决策都可能导致国家覆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酒店大堂发现剧毒蛇,小孩以为是... 9月9日上午,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有游客在四川九寨沟九寨鲁能希尔顿度假酒店大堂内发现一条剧毒蛇。...
原创 曹... 曹操曾下令满门抄斩孔融,孔融七岁的小女儿在临终前说出了十三个字,这句话至今成为千古绝句。孔融,作为三...
原创 中... 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去世,时年约50岁。他被誉为“千古一帝”,其去世的真相却成为历...
诸葛亮为何宁可辅佐“三无”刘备... 欣赏本文之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欢迎私信我哟。 “卧龙先生”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辅佐...
原创 三... 在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将领与魏国的魏延平起平坐,但他的英名却逐渐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蜀汉作为一个相对...
帝乙是谁你不认识,他的儿子商纣... (声明:本文内容参考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创作的,文章末尾标注文献来源) 商朝第29位王:帝乙 第...
原创 1... 自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关系始终充满了复杂性,既有合作,也有冲突。这段历史始终让人琢磨不透,尤其是关于...
原创 孙... 在《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长沙太守孙坚被任命为先锋,带兵进攻汜水关。然而,由于总督...
王汎森:这批学者在南京以史为刃... 题图: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旧影 近日,一部全面剖析知名史学家柳诒徵(1880-1956)与南京高师史学群...
原创 明... 导语:公元1405年,时年35岁的总兵太监郑和在明成祖的委托下,成为钦差大臣。当天7月11日,他带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