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国“宁死不降”的谋士:除了陈宫,你还知道哪一位?
创始人
2025-09-10 00:02:07
0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涌现了不少英勇无畏的武将。而对于这些武将而言,如果还具备宁死不屈的节操,那无疑更加引人注目和津津乐道。例如,高顺、张任、庞德等人,都展现出了坚定的气节,成为后人所称道的英雄人物。当然,三国时期不仅仅是武将们的舞台,许多谋士也展现出了类似的英勇,选择宁死不降,值得我们同样关注。

一、陈宫

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汉末年时吕布帐下的首席谋士,原籍东郡东武阳(今河南范县、山东莘县)。陈宫为人性格刚直,头脑聪慧,年轻时就与当时的名士广泛交往,建立了许多联系。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军时不幸战死,陈宫等人便推举曹操接任兖州牧,这使得陈宫逐渐获得曹操的信任,成为其心腹。

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陈宫选择背叛曹操,投向了吕布的阵营,并成功游说张邈联合吕布入驻兖州,随后助吕布攻占了兖州与徐州。在下邳城中,吕布没有采纳陈宫提出的两面策略,结果导致最终的失败。公元199年,吕布失败后,陈宫和吕布一同被曹操俘获。虽然凭借和曹操的关系,陈宫完全有可能被宽待甚至收养,但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曹操的招降,最终决意赴死,这与吕布的求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宫的节操因此更加让人敬仰。

二、审配

审配(?-204年),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南清丰北)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曾仕袁绍。审配为人正直果断,深得袁绍的信任,曾被委以重任,在袁绍领地冀州平定河北后,他力主与曹操一决高下,曾率领弓弩手大败曹军,屡次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官渡之战后,袁绍战败,审配的二子被俘,并因此受到了曹操阵营的怀疑。幸得逢纪为他辩护,才得以保全其身。公元202年,袁绍死后,审配等人矫诏立袁尚为嗣,但最终引发了兄弟之争,最终使得曹操趁机一一击破。公元204年,曹操大军围困邺城,审配坚守城池,抗敌数月,最终城破被俘,但依旧坚决拒绝投降,慷慨赴死,展现了他坚定的忠诚与不屈的气节。

三、沮授

沮授(?-200年),广平人,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谋士。年轻时,他便以宏大志向和高超的权谋策略著称。沮授曾先后担任冀州别驾、茂才举人及两次县令,其后又被韩馥任命为别驾。虽然他多次为韩馥提出过许多切实可行的战略,但大多未得到采纳。

公元191年,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被任命为重要谋士,协助袁绍统一河北,屡次立下战功。然而,沮授并未因袁绍固守地方而心安,反而提出了关于讨伐曹操的战略,特别是三年之内疲曹之计,却未能获得袁绍的重视。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沮授主张稳扎稳打的缓进战略,但再次被忽视。最终,袁绍惨败,沮授被俘,但始终不肯投降,毅然选择死守信念。曹操对此深感惋惜,曾叹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沮授虽死,但他的忠诚与决绝令人钦佩。

四、张悌

张悌(236年-280年),字巨先,来自荆州襄阳郡(今湖北省襄阳市)。张悌从小便在荆州展露才华,后来在吴景帝时被任命为屯骑校尉。作为东吴最后一任丞相,张悌不仅凭借智慧辅佐吴国多次度过危机,也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决策。

在天纪四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亲自率领超过二十万的大军进攻吴国,吴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张悌作为丞相,肩负起了重大的责任。在面对这场巨大战争时,他不仅要承担起吴国防线的指挥,更要在战略部署中作出艰难抉择。尽管最终吴国未能抵挡晋军的进攻,但张悌的坚定与贡献依然令人铭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拥... 朱允炆: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孙,他名正言顺地继承了大明的皇位,成为了掌握百万大军的皇帝。 朱棣:朱元璋...
原创 他... 抗战胜利后,晋冀鲁豫野战军成立,最初包括了1纵、2纵、3纵、4纵等部队,后续又陆续建立了6纵、7纵、...
原创 东... 晚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末代皇帝溥仪自然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年仅三岁的他便被推上了皇位,命...
明末清初名将祖大寿的墓,怎么会... 公元1919年,远在万里之遥的加拿大安大略考古博物馆希望能从中国“采购”一座明清时期的贵族墓葬。安大...
原创 朱... 朱元璋掘墓鞭尸,为何百姓却拍手称快?只因墓主做了件错事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不仅是中国历史...
原创 澶...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前,咱先简单唠唠 “澶渊之盟”。这可是北宋和辽国在 1005 年签的一份重要协议,它...
原创 庞... 在襄樊之战中,庞德为了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奋勇出战,甚至在战场上抬着父亲的棺材,他发誓要挫败关羽,削...
原创 从... 众所周知,20世纪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对华夏民族造成了深重的创伤。数不清的中华儿女和民族英雄在这场战争...
原创 为...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几乎所有国家都在效仿西方,但大多数都没有取得成功。非西方国家在过去几百...
原创 不...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浊酒一杯 任圜) 明宗执政初期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