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是对一位地位较高人物去世后,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进行的褒贬评价。《逸周书·谥法解》记载了不同类型的谥号,比如,胜敌克乱的可被誉为“壮”、死于战场的可称为“壮”、屡次征战的可以被称为“壮”,这些都体现了勇敢、威武的特点。对于武将而言,拥有“壮侯”这一谥号无疑是一种荣耀。三国时期,曹魏共有六位大将因其卓越表现,获得了“壮侯”这一谥号。
一、许褚
许褚,字仲康,来自谯郡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作为曹操的同乡和亲信,许褚以勇猛著称,深得曹操信任,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最终升任武卫中郎将,获得“虎侯”的称号。在潼关之战中,他凭借一身勇武,成功吓退了马超。许褚行事谨慎,恪守法度,甚至拒绝了曹仁的邀请。曹操去世时,许褚悲痛欲绝,甚至因过度悲伤而吐血。魏文帝曹丕即位后,许褚被晋升为武卫将军,并被封为万岁亭侯,负责宫中护卫。魏明帝曹叡继位时,又册封他为牟乡侯。许褚最终死于任上,因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忠诚,被追赠为壮侯。
二、文聘
文聘原为刘表的部下,刘表去世后,文聘随刘琮降曹。刚开始,文聘不愿见曹操,直到曹操主动召见他,询问为何迟迟不见面,文聘表示自己未能保卫好国家,羞愧见人。曹操被文聘的忠诚所感动,先是批评,但随后却称赞了他。文聘之后负责守卫江夏,并屡次阻挡关羽的进攻。在一次成功袭击中,文聘攻占了关羽的辎重,焚烧了关羽的战船,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此后,文聘多次参与征战,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延寿亭侯和讨逆将军。在曹叡即位之初,他成功击退了孙权的进攻,威名远扬。文聘去世后,因其卓越的贡献和威德,后人追谥他为壮侯。
三、徐晃
东汉末年,徐晃原是杨奉麾下的重要将领,并劝说杨奉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因而被封为都亭侯。后来,徐晃归顺曹操,参与了多次重要的战役,如徐州之战、官渡之战、冀州攻占、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渭南之战等,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在公元219年的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成功击退关羽,并在随后的追击中大破关羽的重围,解除了樊城之围。由于他治军严明,曹操称赞他“有周亚夫之风”。在曹魏建立后,徐晃被任命为右将军,并随着战功不断升迁。太和元年(227年),他去世,追谥为壮侯,并且享有曹操庙庭的配享荣誉。
四、曹休
曹休是曹操的族弟,曹洪的侄子。曹休在曹操讨伐董卓时投奔其麾下,被誉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宠爱有加,将其任命为虎豹骑的统领。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的计谋并大败吴兰。随着曹魏的建立,曹休被任命为都督扬州,屡次击退吴军,并引导吴将投降。曹丕驾崩后,曹休受遗诏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曹叡即位后,曹休成为大司马,地位甚至高于百官,封为长平侯。然而,太和二年(228年)他在石亭之战中遭遇大败,不久因病去世,死后被追谥为壮侯。
五、庞德
庞德最初是马腾麾下的勇猛将领,在与马腾一同征战的过程中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勇冠三军。马腾成为卫尉后,庞德归属马超。马超兵败后,庞德随其投奔张鲁,后来马超归降刘备,庞德仍留在张鲁麾下,直到曹操平定汉中后,他归顺了曹操。在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中,庞德协助曹仁防守樊城,并曾一箭射中关羽的前额。然而,关羽最终水淹七军,庞德和于禁的军队全军覆没。庞德誓死不降,最终在被关羽俘虏后被斩杀。曹操为表彰他生前的勇武和忠诚,追谥庞德为壮侯。
六、张郃
张郃在早年参与了平定黄巾起义的战役,后归属于袁绍,并因在击败公孙瓒中立下功勋而升迁为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中,他原本攻不下曹洪,但在关键时刻决定投降曹操,并被任命为偏将军。曹丕称帝后,张郃被封为鄚县侯,并随曹真平定了安定羌胡,后来又参与了夏侯尚围攻江陵等战役,屡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