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清将军是新中国开国将领中一位出众的政治工作者,他一生始终坚持克己奉公的原则,恰如其分地用“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来形容他的做事风格。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都秉持着一颗公正的心,认真对待每一位干部的选择,这使得他在战争时期备受重视。
由于他在战时能够公正用人、秉持原则,罗荣桓将他特别调任至总干部部担任副部长,主要负责军队干部的任免事务。这意味着整个军队中干部的晋升与调整,往往只需他的一个决定。如此重要的岗位,自然需要一位具备坚定原则和公正眼光的人来担任,以确保军队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作。
1957年,总干部部与总政治部合并之际,徐立清却因健康原因没有马上到职,而是住院接受治疗。早在1955年,由于在全军授衔期间工作量异常繁重,他的身体便开始出现问题,最终导致心脏病发作住院治疗。在他住院期间,宋任穷临时负责了他的工作。到了1960年,他再度被任命为总政部的副主任,继续肩负起军队干部任免的重任。
到了1967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大背景下,总政治部遭到了严重冲击,徐立清与萧华、刘志坚等人也受到影响而被迫“靠边站”,身心都受到困扰和伤害,生活相当艰难。
经过了长达五年的沉寂,1973年,在叶帅的关怀和支持下,徐立清得以恢复工作,并被任命为济南军区政委。在这里,他度过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期间走遍了军区的各个驻地,并深入三个野战军、一个省军区以及一个守备区和一个警备区等单位,了解基层的情况。
为了提升军区的领导能力,徐立清还派出了超过600个工作组深入到部队,开展调查研究,以加强对部队学习和建设的指导。
1975年,邓小平在党、政、军各个重要岗位上全面兼任,开始主持多项工作,并与叶帅密切合作,使得国家形势逐渐向好发展。在6月的军队会议上,为了整顿军队中存在的“肿、散、骄、惰、奢”等问题,各大军区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尤其是政委一职,再次由徐立清担任总政部副主任,负责全军的干部和组织工作。
在总政部工作了五年之后,到1980年,徐立清调任成都军区,任第一政委。此时,他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甚至在上任前因心脏病植入了起搏器。
成都军区正处于领导班子调整和新老干部交替的关键时期,老干部的安置和年轻干部的选拔尤为重要,任务繁重。然而,凭借着几十年的干部工作经验,徐立清深知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他对干部的选用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然而在他抵达成都时,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不佳,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带病工作。最终在1983年1月6日凌晨3时30分,他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许多人并不知晓,就在徐立清去世前一小时,副总长杨勇也于1月6日凌晨2时05分不幸去世。对于这两位老将的相继离世,廖汉生感到无比悲痛。他和徐立清是年轻时的战友,曾在战争年代共同为彭老总效力并肩作战;而杨勇则是他的搭档,两人一直搭档了七年,可以说是在风雨中一起奋战,共同面对艰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