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的背景下,华东野战军的重要指挥者获取了大家的广泛知晓,包括陈毅、粟裕、谭震林、陈士榘和唐亮等知名人物。然而,有一位领导者常常被忽视,他曾担任华东野战军的第三副政委,名次仅次于谭震林,这个人就是宋任穷。
提到宋任穷,许多人首先会想起他与刘邓的重要关系。他确实是刘邓麾下的干部,那么他又是如何出现在华东野战军担任第三副政委的呢?其实,宋任穷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主要工作是与刘邓合作,他曾担任冀南军区的司令员和政委。在抗战胜利后,他加入了新成立的晋冀鲁豫军区,成为了第二纵队的政委。
1946年6月,第二纵队与冀南军区完成合编,陈再道继续担任司令员,而宋任穷则被调任晋冀鲁豫中央局担任组织部长及党校副校长,负责干部的考察、调动和审查等工作。宋任穷直到1948年4月都在后方从事这些工作。
到1947年8月,他并没有随刘邓大军南征大别山,直至1948年2月,上级才通知他前往豫陕鄂地区,任豫陕鄂中央分局书记。彼时,豫西一带已经有刘邓主力在此活跃。随后,他抵达豫西并听取刘邓首长的上级指示,最终决定不前往豫陕鄂,而是选择静待新的任务分配。
几个月后,他收到了新的任命,调任豫皖苏中央分局书记以及豫皖苏军区的政委。这一军区的配置相当高,且地理位置独特,司令员则由粟裕兼任。由于粟裕的职责主要集中在前线的指挥,军区日常工作主要由副司令员张国华来处理。
为了有效协调各方工作,宋任穷被授予华东野战军的第三副政委一职,从职务层面来看,他的地位仅次于粟裕和谭震林,排名高于参谋长陈士榘和政治部主任唐亮。当时,陈士榘和唐亮还好奇地询问他何时上任,宋任穷则表示自己只是挂名,主要的精力依然倾注于地方的支前工作。
宋任穷的确没有错,在上级对其任命时,也明确规定了他的职责。毛主席在给陈毅、粟裕、谭震林和宋任穷的电报中,清晰指出宋任穷并非专用于华野的副政委,实际上他并不参与华东野战军军事与政治事务的具体操作。
他的主要工作集中在领导豫皖苏根据地,发动群众,宣扬党的政策,稳定根据地的建设,同时积极支援前线。在他的引导下,解放区内开展了土地改革和减租减息的运动。在淮海战役期间,豫皖苏的人们为前线提供了2.1亿斤粮食、12.5万副担架以及5.3亿斤的柴菜。
宋任穷在豫皖苏的工作时间并不长,不到一年便在1949年3月,随着豫皖苏中央分局及行政公署的撤销,他被调任为安徽省委书记。在渡江战役准备阶段,宋任穷迅速这一职务,组织民工运送军粮,积极筹集船只。
渡江战役发起后,南京得以解放,宋任穷被调任至南京负责相关接管工作。之后,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明确提出由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的决定,关于干部配置的问题形成了一致意见,成立西南服务团,而宋任穷则担任团长一职,随后在西南各省工作并分配进入不同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