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作为一个典型的欧洲国家,其身份没有太大争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这一点:
然而,这个看似无可争议的欧洲国家,却有着超过三分之二的领土位于亚洲。更为奇怪的是,俄罗斯在亚洲部分的领土虽然广阔,但人口却只有三千多万,而其欧洲部分的居民则超过了1.1亿。其实在沙俄时代,俄罗斯的欧洲版图仍旧很庞大,但随着沙俄的崩溃和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失去了相当多的欧洲领土。
在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前,沙俄在欧洲的扩张可谓是非常激烈。那时与沙俄接壤的欧洲国家常常提心吊胆,生怕随时会失去城市和领土。沙俄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成功吞并了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波兰部分领土、白俄罗斯、外高加索地区、芬兰等地,俨然是大赚一笔。
然而,随着沙俄在1917年崩溃,这些被吞并的国家纷纷脱离,独立出来。尽管如此,这些国家很快又重新回到了苏联的势力范围。二战后,苏联大获全胜,不仅获得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一部分领土,还由于波兰复国,波兰不再属于俄罗斯的领土,最多只能算是苏联的小兄弟。芬兰则在苏芬战争中成功抵挡了苏联的进攻,保住了自己的独立,尽管失去了十之一的领土。
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的情况更加艰难。波罗的海三国、外高加索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相继与俄罗斯划清界限,俄罗斯的欧洲领土损失惨重。
以往的“兄弟关系”也彻底破裂。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芬兰相继加入北约,乌克兰和外高加索部分国家也有意如此。可以说,俄罗斯在欧洲的局面完全崩溃,一败涂地。
苏联时期,虽然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紧张,但至少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仍然有一些“兄弟”国家。例如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但苏联解体后,这些曾经的“兄弟”纷纷脱离,加入了北约。事实上,俄罗斯也曾多次尝试加入北约,分别在1991年、2001年、2004年、2008年提出申请,但北约并未接纳俄罗斯。
随着2008年以后,俄罗斯逐渐转向了远离欧洲的发展路径。即便如此,俄罗斯的贸易依旧没有停止,反而通过其他渠道依然保持着商业利益。
尤其是自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俄欧关系恶化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到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双方几乎没有任何交情可言,贸易额骤降。
俄罗斯作为一个能源出口大国,石油和天然气是其经济支柱。在俄乌战争爆发前,欧洲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随着欧洲与俄罗斯的断交,俄罗斯开始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2023年,中俄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到了2401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了约63%。特别是俄罗斯在与中国的贸易中仍保持顺差,俄罗斯从中俄贸易中至少赚得了500多亿美元。由于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而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两者之间的合作形成了互补关系。
与此同时,俄罗斯与印度的贸易也不断增长。印度不仅需要石油和天然气,还需要俄罗斯的武器装备。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就一直支持印度,这使得印度军队对苏联武器产生了深厚依赖。
俄罗斯也非常慷慨,不仅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还将包括防空系统和航母等重要军事资源提供给印度。对于俄罗斯而言,培养一个军事强大的印度,无疑对其有利,特别是印度与俄罗斯的边界并不接壤,印度的威胁主要集中在与其他邻国的对抗上。这也是俄罗斯通过军事合作加强与印度关系的战略考虑。
尽管如此,俄罗斯从印度的贸易中赚得不少,但由于印度的需求并非完全匹配俄罗斯的供应,双方也面临一些贸易上的挑战,尤其是在支付问题上。印度通常使用卢比结算,这对俄罗斯来说,既是一个收入来源,也是一种挑战。
由此可见,当前世界格局下,只有像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才有足够的能力成为俄罗斯的新“依赖”。那么,随着欧洲与俄罗斯关系的日益恶化,俄罗斯是否会将重心转向远东呢?
如果俄罗斯在欧洲难以生存,为什么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远东的发展呢?毕竟自1860年沙俄从清朝手中夺走外东北百余万平方公里土地以来,尽管已有160多年,远东的发展却始终不尽人意。
究其原因,俄罗斯从未真正将这片土地视作自己的“主权领土”。毕竟这块土地是“抢来的”,随时都有可能失去,因此俄罗斯在远东的投入显得谨慎而保守。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俄罗斯与东方的联系日益紧密,远东的开发也许会成为俄罗斯未来的一个关键发展方向。
如果俄罗斯真的将发展重心转向远东,这意味着我们拥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商业原则,机会完全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毕竟,历史上当俄罗斯需要时,他们可没讲什么道理,而是趁机占据了我们大量领土。1860年,沙俄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从我们手中抢走了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71年,借阿古柏在新疆的事宜,沙俄占领了伊犁;1900年,沙俄趁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又占据了整个东北。
时至今日,历史的潮流再次改变,如果我们能够把握这个机会,那么未来或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