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日,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继位,成为大明王朝第六任皇帝,即明英宗。与此同时,太祖朱元璋的众多女儿和女婿的身份和地位又有了变化,辈分自然要上升一层。但即便如此,她们的封号并未改变,依然是“大长公主”。
早在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太祖朱元璋就重新定义了公主的封号:皇姑为“大长公主”,皇姊妹为“长公主”,皇女则被称为“公主”。这些公主们与太宗朱棣是兄妹关系,早在英宗的祖父仁宗朱高炽继位时,她们的封号就已经升级为“大长公主”。
当时,太祖还下令礼部和户部的臣子们:“朕的父皇与我同宗同气,亲情至深,只有各位叔叔和姑姑。如今诸位叔叔的儿子们都得到了册封,但姑姑们依旧留在南京。朕即位之初,曾有所赏赐,但因封号未改,心中深感愧疚。故此决定,宁国长公主及怀庆、大名、南康、永嘉、含山、汝阳、宝庆这七位公主,全部封为大长公主。”——《明仁宗实录卷七》
尽管朝廷已经在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但太祖系的公主与驸马们依旧生活在南京。英宗继位时,距离太祖去世已经三十七年,仍然有几位辈分已是曾祖姑的公主和她们的驸马健在。那么,在正统年间,这些公主和驸马的后代又经历了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英宗继位时仍在世的太祖系公主和驸马:
- 南康大长公主(第十一女,时年六十三岁)
- 永嘉大长公主(第十二女,时年六十岁)
- 含山大长公主(第十四女,时年五十五岁)
- 汝阳大长公主(第十五女,年龄不详)
- 宝庆大长公主驸马赵辉(四十九岁)
这些年长的公主和驸马自然得到了朝廷的尊崇。然而,俗话说“人走茶凉”,已故公主们的后人又将如何被朝廷对待呢?让我们一一梳理。
公主们的去世及后代的待遇:
作为马皇后的嫡长女、太宗文皇帝的亲妹妹,宁国公主在永乐、洪熙与宣德三朝中都享受到了极高的优待。她在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八月去世后,英宗继位,立即下令免去其坟地税粮,并安排应天府专门为她的墓园设置守卫。根据史书记载,宁国公主的坟茔占地达一百八十七亩。
同时,根据朝廷的规定,公主去世后,公主的岁禄将转为住支。为了保证宁国公主的祭祀,公主的孙子梅永善(孝陵卫指挥使)向英宗上奏,请求保留朝廷所拨的二千石庄田米,并为其祖父梅殷原籍所拨的四百二十九石庄田米,作为公主日常祭祀之用。英宗最终特意同意给予一半,表现出对梅家的关照。
《明英宗实录卷三十九》中写道:“事下行在户部覆实以闻,上以禄米既皆住支,庄田赐与其半。”
在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八月,南康公主的儿子胡忠为了母亲的祭祀问题,向朝廷请求获得一个孝陵卫指挥佥事的官职。公主的丈夫胡观,曾是围剿燕王的主力将领之一,故她家族不被清算。南康公主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十月二十九日去世,享年六十六岁。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由于胡忠生病无法履行祭祀职责,命其子胡靖代为执行。
在同一年的五月,已故驸马都尉、永春侯王宁之孙王彝被任命为羽林前卫指挥佥事。王宁曾是太祖第六女怀庆公主的丈夫,并且在靖难之时支持了燕王朱棣,战后被封为永春侯。虽然王宁因罪死于狱中,但其子王贞亮未能继承爵位。现在英宗终于开恩,让王彝袭职,实为对王家的补偿。
其他公主后代的封官:
到了十二月,英宗又对几位公主后代的封官进行了安排。已故驸马都尉张麟之孙张纲被封为孝陵卫副千户,食禄不任事,专责祭祀其祖母、太祖第八女福清公主的祭祀。含山大长公主的儿子尹勋也被封为孝陵卫副千户,汝阳大长公主的继子谢镛则被任命为孝陵卫百户。
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三月,永嘉大长公主向朝廷上奏,请求封自己的儿子郭珍为武定侯。然而,英宗毫不客气地斥责了她,未给这位曾祖姑丝毫面子:“此奏必出郭珍所为,若付法司,罪不可逭。”英宗要求永嘉公主以大义训导郭珍,若他再执迷不悛,将受到严惩。——《明英宗实录卷十五》
结语:
在太祖时期,许多公主曾参与支持建文帝朱允炆,因此在太宗朱棣夺取皇位后,她们的日子变得十分艰难。直到英宗继位,朝廷出于对宗室和外戚的恩惠,才给予她们的后代一些官职。然而,这些职位大多是“带俸”的,即朝廷支付薪水,实际上并不需要履行实际职责。可见,太祖系公主们在朝政中的影响力几乎已经微乎其微。即使是最为不甘心的永嘉大长公主,也只能无奈地接受儿子终究未能继承武定侯爵位的事实。
唯一例外的,是驸马赵辉。在土木堡之变后的景泰朝及更遥远的天顺朝和成化朝中,他的故事仍然不断延续。这个部分,我们将在以后详细叙述。
上一篇:原创 蓝玉为何被朱元璋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