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士人多李广,少学鄙卫霍?汉朝的真汉子们都愿意跟谁去打仗
创始人
2025-09-09 01:31:58
0

提到西汉抗匈奴的名将,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卫青、霍去病以及李广三位英雄。其中,卫青和霍去病被誉为少数几位军事天才。与他们相对的,是李广。尽管李广同样以勇猛闻名,但由于他多次战败,且战败的原因往往与个人英雄主义有关,因此,很多历史学者并未将他视为西汉的顶尖名将。然而,历史上却流传着一句话:“士人多李广,少学鄙卫霍”。这句话的意思是,西汉时期的文人和士大夫更倾向于敬佩李广,而不是卫霍二人。那么,李广的战绩真如外界所言那般逊色吗?为何这些文人却依然推崇他?

要理解这个现象,首先必须提到李广的家族背景。李广的祖先李信曾在秦朝担任将军,率领军队击败了燕国太子燕丹。而李广的家族世代以射箭为家族传统,几代人都精通骑射,其中李广尤为擅长。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了李广在征讨匈奴时的英勇事迹,譬如他曾一箭射倒三名匈奴神射手,还带领百余骑兵深入匈奴内部。即便在受伤被俘的情况下,他也能够巧妙地逃脱并夺回敌人的战马。李广的儿子李敢和孙子李陵也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猛将,勇猛非凡。然而,尽管李广在战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但在大多数历史学者眼中,他却不被视作西汉抗匈奴的代表性将领。

分析李广与卫青、霍去病的战绩,不难得出结论:霍去病百战百胜,卫青百战九十九胜,而李广则是屡战屡败。尽管李广也有一些代表性战役,如昌邑之战、萧关之战和上郡之战,但与卫霍二人的辉煌战绩相比,李广的胜利显得微不足道。上郡之战尤其值得一提,它可以说是“有惊无险”,李广当时带领百余名骑兵,仅凭巧妙的策略就让匈奴军队不敢轻举妄动。尽管李广有机会趁夜发起突袭,但他却选择了撤兵。此后,他再也没有取得过什么让人瞩目的战果。

为何李广屡战屡败?这与他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忽视兵员整体素质密切相关。虽然李广廉洁奉公,常常和士兵一起吃饭喝酒,建立了深厚的士兵情谊,这让他的部队士气高涨,愿意为他拼命冲锋。然而,李广过于依赖自己高超的骑射技术,忽视了他的士兵并不具备与他同等的技能。事实上,在骑射技巧上,匈奴的骑兵远胜汉军。如果贸然进攻,必定是自投罗网。除此之外,李广还有一次重大失误,他在追击匈奴神射手时,抛下大军,孤身一人追了一整天一夜。若匈奴趁机发动袭击,李广的部队很可能会被全歼。这次失误若被敌人利用,李广无疑会遭遇更大的耻辱。

李广自称参与过70多次战役,但真正的战功却寥寥无几。最终,在漠北之战中,他因迷路错失战机,心生羞愧,最终自杀。大多数人认为,李广远远不及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军事天才。从战略眼光来看,卫青更注重战略目标的实现,强调以战养战。在河南战役和漠南战役中,他通过获得大量牛马羊等战利品,不仅对敌人造成了巨大经济打击,还从根本上摧毁了敌人的生存基础。而霍去病则更擅长出奇制胜,采取迅速且精确的打击策略,不需要过多的物资补给,从而使军队能够迅速而出其不意地摧毁敌人多个重要据点。漠北战役便证明了霍去病的战术能有效缩短与匈奴的长期战争。

相比之下,李广的战术似乎只停留在“杀多少匈奴”的层面,他过度依赖个人的骑射技术,这也是他多次失败的主要原因。从这些差距不难看出,李广在战略与战术上与卫青、霍去病相比,确实存在明显的不足。然而,为何还是有那么多人推崇李广,甚至流传出“士人多李广,少学鄙卫霍”的说法呢?这就要提到史学家司马迁了。

天汉二年,李广的孙子李陵带领五千士兵出征匈奴,却惨遭大败。在面对匈奴数千骑兵逼近时,李陵选择投降。这个消息传回汉朝后,武帝大怒,询问司马迁这是怎么回事。司马迁直言,李陵投降并没有错,武帝愤怒至极,将司马迁囚禁并施以宫刑。司马迁因此对卫青和霍去病产生了偏见,认为他们依靠裙带关系上位。在《史记》中,卫青和霍去病的战功简略记载,战役过程与人物描写也非常模糊。而在《李将军列传》中,李广的英勇事迹得到了详细叙述,甚至为李陵的投降辩解。文人们对于悲剧性人物通常怀有同情心,因此许多诗文赞美李广,如《出塞》中的“龙城飞将军”。

此外,李广出身较为高贵,而卫霍二人则是从低微的背景崛起,这也使得一些士人更倾向于支持李广。因此,才有了“士人多李广,少学鄙卫霍”的说法。但如果要谈到真正的汉朝战士愿意追随谁,卫青和霍去病无疑是他们的首选。与卫霍二人作战,不仅能体会到屠戮敌人的快感,还能通过斩杀匈奴获得丰厚的赏银。根据《卫将军骠骑列传》,卫青和霍去病曾奖励给士兵高达五十万两的赏金,几乎让国库告急。而李广却无法提供如此诱人的奖励,这也是士兵们选择卫霍二人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尽管李广在军功上远逊于卫青和霍去病,但他在士人心中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归根结底,《史记》不仅是一部史书,它也承载着司马迁的个人情感,因此我们不能将其当作唯一的历史依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宋... 中华文明的历史绵延五千年,关于帝王继承的制度自古以来便备受关注。从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到后来的继承...
原创 如... 元朝末年,由于腐败的官员和元朝统治者的暴政等种种原因,国家陷入了深深的动荡,民众疾苦,四处爆发起义。...
原创 秦... 赵姬,是一个深受时代牵连的可怜女子。她出生在赵国的邯郸,原本是舞姬,也曾是商贾吕不韦的姬妾,而她的命...
原创 他... 曹魏的军职体制大体延续了汉朝的制度。最高职务是大将军(总司令),紧随其后的是骠骑将军(副总司令),然...
原创 在...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句历史定律道出了一个永恒的规律。而三国时代,正是这一历史潮流中...
原创 为... 这真是一件极具趣味的事情,竟然在元素周期表里看到了与老朱家族成员名字相撞的情况,而且这并非巧合,而是...
原创 唐... 我们深入历史的长河,只为揭示与众不同的真相。提起《隋唐演义》,这本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正是由于这部小...
原创 李... 在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中,总共出现了超过400位皇帝,其中约有200位皇帝的生老病死可以追溯到详细的...
原创 李... 历史上,李建成在玄武门的败北,成为了后世不断探讨和唏嘘的谜团。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李建成名正言顺...
原创 刘...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三国时期涌现了许多英勇的将领,刘备、张飞、关羽等人是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