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卫戍区的悠久历史中,傅崇碧曾两度担任这一重要岗位,第一次是从1966年至1968年,而第二次则是从1977年到1982年。这一职务不仅意味着对他的高度信任,也是他肩上的重大责任。然而,身处风云变幻的时代,傅崇碧难免经历了巨大的挑战与打击,这是他一生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谈到傅崇碧,他是在大动荡时期被委任为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那个时候的卫戍区正面临扩编,承担的任务愈发繁重与复杂。卫戍区不仅要加强自身战斗力,还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真正让人倍感压力。
北京卫戍区起源于华北军区及其所辖的平津卫戍区以及北京军区下属的京津卫戍区。1959年1月,它正式以北京卫戍区的名义成立,并隶属于北京军区的管理体制。此时,卫戍区的构成尚且简单,只有一个师加一个团,但随后的扩编使得队伍壮大至四个师加一个独立团,涵盖六个团的每个师,使其兵力相比一般的野战部队更为雄厚,整体达到兵团级的配置。之后,卫戍区的兵员数量进一步增加到十万多。
在中央会议上,大军区的司令员、政委、省委书记与各部部长齐聚一堂,而卫戍区的司令员与政委也必然列席。这些会议所发出的中央文件,数量甚至超过了军区内部的文书。卫戍区身负的职责,不仅包括保护中央领导人的安全,还有整治首都的治安。因此,通过其参与的任务量与工作规模也显著增加。
在这一过程中,傅崇碧始终在周恩来与叶剑英两位领导的直接指导下运作,与多个部门合作,保护许多重要军区的领导和地方官员。面对一些施加压力的声音,比如有人质疑其指挥能力和背景时,他只能选择沉默,因为他明确自己是依据总理的直接命令在行事,无法作出多余的解释。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逐渐成为一些人眼中的绊脚石,令他们希望将他排挤出去。
1968年3月22日,这一天对于傅崇碧而言是个转折。他被召见到大会堂,突然接到调往沈阳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的命令,而温玉成将接任其卫戍区的职务。此时身处风暴中心的傅崇碧感到心神恍惚,无法理解为何没有事先通知他即将发生的调动。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他竟被要求连夜赴任,状况显得相当不妙。
在这个阶段,傅崇碧在卫戍区担任司令员已两年多,他内心深感疑云密布,不明白所发生的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如此突然的调离,且匆忙得连与妻子道别的时间都没有,实在让人困惑。到了新的工作地点后,他被严密监控,却依旧无法得知真实情况。
直至1974年返回北京后,傅崇碧才渐渐了解到事情的整体背景,原来是杨成武与他涉嫌联合反对谢的阴谋,因而他与杨、余被牵扯其中,采用了突袭的手段。由于他在卫戍区司令的位置上具有极大的敏感性,负责重要地区的安保工作,若真如所言,那后果将相当严重。因此,出于安全考虑,出于安抚的目的,这次突如其来的调离显得尤为紧急,实际上这都是些毫无根据的传闻。
多年后,傅崇碧的冤屈得到了澄清,杨、余、傅三人也相继返回各自的岗位。最终,傅崇碧再次重任卫戍区,不遗余力地参与管理工作,直至1982年再度调离。1985年,随着军队的精简改革,卫戍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缩编,最终调整为正军级单位,人员数量也大幅度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