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前中国没有棉被,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创始人
2025-09-08 22:32:57
0

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人过冬的生活就像一幅既不容易又充满巧思的图画,特别是他们怎么保暖,这里面的故事多得讲不完。

很久很久以前,当寒冷的冬天猛烈袭来,那可是对人们活着的一大挑战。宋朝之前,人们还没用上棉被,碰到零下几十度的天气,不管是有钱人还是老百姓,都得千方百计来抵挡这冻人的冷天。

来说说那些贵族吧,他们冬天的日子和平民比起来,简直是两个世界。他们的家就像冬天里的小暖炉,都是用红木、石头这些好材料盖的。这些材料保暖效果杠杠的,厚厚的墙就像一堵挡风墙,把外面的冷风都挡在外面。有的墙还会刷上红红的大漆,这漆不光好看,还能保温,让屋里更暖和。还有一种更特别的,就是用花椒泥抹墙,这种房间叫“椒房”,听说不仅暖和,还能让人身体更健康呢。一走进这样的房间,就感觉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和外面的大雪天完全不是一个样。

贵族们取暖可讲究了,家里常摆着铜炉和珐琅炉。这些炉子烧的不是普通木头,而是从西域运来的高级无烟炭。这种炭特别好,烧得久,烟还少,用着很安全。大冬天里,炭火在炉子里呼呼地烧,照亮了贵族们的脸,屋里暖洋洋的。他们就围着炉子,要么喝茶聊天,要么忙点事儿,过得可舒服了。

冬天时,贵族们在吃的方面很讲究。像花胶炖鸡、人参鸡汤、羊肉火锅这些补身体的菜,经常出现在他们的饭桌上。这些食物里还加了各种草药,吃了以后,感觉身体里暖洋洋的,特别抗寒。说到穿,他们更是要最豪华的,熊皮、貂皮、狐皮这些珍贵毛皮做的衣服是他们的最爱。这些皮草又软又暖和,穿在身上就像被阳光包围了一样。而且,这些皮草衣服还显示出他们高贵的身份,毕竟普通人是得不到这些珍贵动物皮的。

再瞧瞧普通老百姓,他们冬天过得可不容易。那时候,大多数人住在破旧的茅草房或油纸搭的小屋里,这些房子单薄得很,一点也不保暖。要是赶上风雪天,房顶就被吹得晃晃悠悠,有的甚至直接被大风掀开。屋子里冷风呼呼地灌,就像杜甫诗里写的,屋顶漏风又漏雨,冷得让人直打颤,根本没法躲。

冬天取暖时,老百姓只能靠着老式的火盆。火盆里烧着木头,虽然能暖和点,但热气不多,还得时刻提防火星跳出来引起火灾。为了多暖和一些,他们只能临时多套几件衣服。因为没有棉花,他们的被子大多是麻布、布料或桑皮做的,保暖效果很差。为了让被子暖和点,他们就在里面塞稻草、鹅毛或鸭毛,不过跟贵族用的皮毛被子比起来,还是差远了。比如说稻草被,虽然便宜又好找,但稻草容易湿,盖着也不舒服,老百姓经常得拿出来晒晒,或者重新加点稻草,真是麻烦得很。在这样的苦日子里,老百姓只能靠着坚强的意志,熬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

回到更早的商朝和西周,那时候人们御寒的办法很简单。因为没有棉花,也没有好的建房材料和取暖工具,很多人就挖洞住进去。洞里靠地底的热量保持温度,还算稳定,能稍微挡挡风寒。但这只是没办法的办法,要是碰上特别冷的天,洞里还是冻得要命。那时候,就连贵族也没有咱们现在的取暖设备,他们主要是靠建房子的巧思和巧用自然资源来保暖。比如说,他们会把房子盖在没风的地方,靠着山、树林这些天然的挡风墙,还在屋里铺上厚厚的干草、兽皮,这样就更暖和些了。

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那会儿,人们御寒的方法有了点新花样。皮毛衣物开始受大家欢迎,特别是在北方冷得要命的地方,皮毛就成了保暖的大宝贝。但话说回来,皮毛那时候还是贵得很,一般老百姓根本买不起。他们还是得靠麻布、丝绸这些,一层接一层地往身上裹,可这些玩意儿保暖效果真不咋地。好在,火盆这时候慢慢走进了更多家庭,不光能取暖,还能烧水煮茶、熬粥,成了冬天里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好帮手。大冷天的晚上,一家子围着火盆坐,火苗蹦跶着,照亮了每个人的脸,虽说这热乎劲儿不能让满屋都暖和,但也给人们心里添了点温暖,看到了点希望。

到了唐朝,古人御寒的办法又进步了。在北方,人们开始用炕来取暖。炕是用砖石砌的,里面有烟道,这个设计真巧妙,能让睡觉的床变得暖暖的,还能把屋子里的热气都利用起来,整个房间都暖烘烘的。有了炕,冬天住在家里就舒服多了。全家人可以坐在热炕上,吃着热饭热菜,真是开心得很。而唐朝的贵族呢,他们用的取暖设备更高级,比如铜炉、瓷炉这些,做得既漂亮又精致,能一直保暖,还成了屋里的摆设。那时候的文人冬天喜欢围着炉子聊天,写诗画画,聊人生,炉火让他们觉得又暖和又安宁,还留下了很多好故事和好诗呢。

明朝时,古人的冬天生活大变样了。那时候,棉花被引进,成了咱们保暖的大帮手。黄道婆使劲推广棉纺织技术,慢慢地,棉织品就普及开了,棉被也跟着出现了。刚开始,棉被金贵得很,只有有钱人家才用得起。大多数穷苦的农民啊,还得靠稻草被和麻布被过冬。不过,后来棉纺织技术越来越发达,普及得也广了,普通老百姓也渐渐用上了棉被。有了棉被,大家冬夜里睡得踏实多了,冬天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咱们国家的纺织业也因此发生了大变革。

古代时候,不管是有钱人家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在想办法跟寒冷较劲。他们靠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让生活一点一点地好起来。这也告诉我们,人类就是在不断解决难题、想要过得更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想想看,从最早住在山洞里,到现在过上既暖和又舒服的日子,这一路真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曹... 公元208年,63岁的华佗在监狱中死去,这一历史事件震动了整个东汉末年的社会。华佗,这位赫赫有名的神...
印度历史为什么越来越“神”? 按照印度人民党的官方历史叙述,莫卧儿王朝与大英帝国一样,都是印度的外来统治者,都是骑在印度人民头上拉...
原创 他... 1976年,这一年注定了将成为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在这一年经...
原创 他... 改写后的文章: 1970年5月,上级找周纯麟进行谈话,计划将他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司令员...
原创 末... 大家都知道,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君主。尽管他身份尊贵,溥仪...
原创 童... 一个出生就进监狱的婴儿,18年后竟然成了皇帝。更离谱的是,拥立他的权臣霍光掌控朝政20年,连皇帝都要...
原创 白... 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 --- 据工作人员回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结束后,...
赵姓族人如何认祖归宗?有什么方... 编辑 | 趙英雄 “赵氏宗亲”,这个响亮的称号不仅代表着一个家族的荣耀,更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原创 美... 在美国,政治话题常常引发激烈的争论,人们往往会因意见不合而争得面红耳赤。然而,关于某些问题,美国人几...
原创 汉... 汉文帝未被架空的原因至今无法得到明确解释,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分析这些原因时,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