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刚刚就任军委办公厅主任三个月的罗贵波接到了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他被派往越南担任联络代表。此时,越南的胡志明正在北京寻求支援,主要是为了加强对抗法国的斗争。为了支持这项努力,上级决定派遣以韦国清为团长的军事顾问团赴越南,协助进行军队建设和战斗指挥,而陈赓则作为特使参与其中。对于顾问团的使命,上级给予了明确的指示:不应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发号施令,必须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人民,避免傲慢的态度。
由于陈赓同时担任云南军区司令员,他能够更早一步抵达越南。其他团队成员如罗贵波和韦国清等人随即前往越南,开启了他们的工作。在这个特殊时期,罗贵波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国际社会尚未承认胡志明政府的合法性。由于两国之间的通讯和交通极为不便,上级认为派出联络代表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双方的沟通。
那么,为什么选择罗贵波呢?或许是因为在北京可用的干将并不多,而具备外交能力的干部则更为稀缺。在新中国刚成立的初期,各大战区的工作正在有序展开,驻京工作的将领名额有限,军队的办事机构人员虽然不多,但效率却极高。罗贵波之所以从军政委直接晋升为军委办公厅主任,主要是因为他在京期间正好休养,而当时具有能力和资历的军队干部并不多,许多人都在大战略区忙于各种事务,未能抽调。
此外,上级选择他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曾参与军调部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外交经验。虽然不是当大使,但他在这方面的经验也极为重要。上级决定让他去越南待上三个月,主要是为了了解如何提供援助,完成任务后就可以返回。因此,他带上了电台、秘书、参谋及机要人员,共同前往越南。
就这样,罗贵波在短短的时间内从军委办公厅主任的任命到派往越南,可谓是来去匆匆。由于工作的需要,他被赋予了重任,负责协调对越南的援助工作,包括粮食供应、武器装备、医疗、通讯器材、以及部队整训等问题。此外,还派遣了师级、团级、营级的军事顾问,帮助当地军队进行作战指导,但他们的角色是顾问,而不是指挥官。
韦国清所率领的军事顾问团则专注于军事相关的事务,而罗贵波作为联络员,承担着更广泛的职责。虽然最初的计划是让他在越南停留三个月,但由于形势的变化,他最终在越南度过了足足八年。上级随后决定让他担任越南的首任大使,并成立顾问团,罗贵波被任命为总顾问和顾问团的团长,从经济和军事两个层面为越南提供了全面的支持与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