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始皇嬴政为什么要用“朕”自称?把“朕”字拆开,此中大有深意
创始人
2025-09-08 21:32:53
0

从来没有一个皇帝像秦始皇那样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议。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暴君,也有人认为他是名垂千古、功高盖世的伟大帝王。

他留下的标志性建筑——长城,也成为了众说纷纭的话题。有人认为那是秦始皇气吞万里如气吞山河的体现,是为后世留下的伟大遗产;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长城是他暴虐统治的见证,充满了数不清的无辜死者的血与泪。

甚至连他的身世也成为了各方争议的焦点,有人质疑他是否真的是秦王的合法继承人。

秦始皇的父亲子楚曾在赵国做过人质,正是在那里他结识了卫国的富商吕不韦。吕不韦看中了子楚的潜力,计划借此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便将已经怀孕的妻妾赵姬送给了他。赵姬不久便生下了嬴政。有趣的是,子楚没有识破吕不韦的用意。

回到秦国后不久,秦孝文王驾崩,子楚顺理成章继位,成为秦庄襄王。然而,秦庄襄王的生命却在几年后戛然而止,嬴政自然继位为秦王。由此,有人猜测嬴政的身世并非如此简单,甚至质疑他是否真的是合法继承人。但这一切的真相至今未能证实。

无论如何,嬴政即位后,得到了许多能臣的辅佐,军事上依赖王翦,行政上倚重李斯,再加上商鞅变法带来的种种效益,秦国开始逐渐崛起。最终,公元前221年,他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壮举,实现了中国首次大一统。

因此,称他为“千古一帝”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秦始皇的暴虐一面同样鲜明,阿房宫、秦始皇陵以及长城这些雄伟的遗迹,恰恰也成了他暴政的铁证。为了建造这些伟大工程,数以万计的劳工惨死,尸骨堆积如山。因此,称他为“暴君”也并非没有道理。

今天,我们不讨论他统治的功过,也不评价他的治国策略,而是聚焦于一个特定问题——秦始皇为何要自称“朕”。

嬴政统一中国之后,许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以历法为例,在商朝时期,每年的第一个月是从二月开始,而到了周朝则将十一月定为每年的起点,这一制度持续了五六百年。然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历法进行了重大改革,他将每年的开始定在了十月,而官员入朝时的庆贺时间也定为十月初一。

除此之外,黑色成为了最尊贵的颜色,这时如果有人说某人“真黑”,那并不是讽刺,而是对其高贵的赞美。

在数字上,六成为了最尊贵的单位,一个步伐的标准距离是六尺。秦朝的兵符、法冠、舆车的宽度,甚至驾车的马匹数量也都与“六”有关。

此外,秦始皇还做出了一项标志性的决定,那就是改变了王朝的称号。

他对大臣们说:“我已经统一了六国,‘秦王’这个称号实在太低微,与我的伟大功绩不符,必须要改变称号。”

大臣们一致点头,开始讨论新的称号,期望为秦王取一个更为霸气且具有深意的名称。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和学者们商议后,终于上书建议,称秦王为“泰皇”,因为古代的“天皇”和“地皇”都代表着极高的尊荣,而“泰皇”则是其中最为尊贵的称谓。

然而,秦始皇却表示,“泰皇”过于复杂,不如简化为“皇”,另一个字采用“帝”这一古老的称号,最终定下“皇帝”这一新称号。

大臣们纷纷称赞,这一提案得到了秦始皇的认可,从此“皇帝”成为了秦始皇的专属称号。

此外,秦始皇还废除了传统的祖宗死后赐予的谥号制度,决定自己百年之后不再有谥号,而生前就自称“始皇帝”,死后依旧如此。继位的儿子将称为“二世”,孙子称为“三世”,既简洁又威风。

因此,秦始皇从此成为“秦始皇”,而他的儿子胡亥则成为“二世”。然而,遗憾的是,秦朝在“二世”的统治下仅仅存在了两代,就迅速灭亡,未能实现千秋万代。

在秦朝建立之前,各国的君王常常自称“寡人”,其中“寡”的字面意思是“缺少德行之人”,这反映了君王的谦虚之心,承认自己可能存在不足。

但实际上,“寡人”并非自谦,而是一种象征尊贵的说法。古人认为,“寡”代表的是高位,而“众”则表示低位。在封建社会的金字塔结构中,最底层的普通百姓最多,而最顶端的皇帝则仅有一位。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君王才自称“寡人”,意在显示其超然的地位。三国时期的诸侯,如曹操和孙权,虽未称帝,但也自称“孤”,其含义与“寡人”相似。

在秦始皇称帝之前,“朕”字并不具有特殊意义,它只是一个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几乎人人都可以使用。

例如,某人约朋友出去,朋友可能会说:“对不起,朕今天没空。”

然而,丞相李斯为了讨好秦始皇,建议将“朕”字专门用作皇帝的称谓,凡非皇帝之人若使用这一词语,将受到严惩。从此,“朕”字便成了中国历代帝王的专有称呼,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才彻底终结。

那么,为什么“朕”字会从一个普通的代词成为秦始皇的专用词呢?

若从字形分析,“朕”字包含“月”和“关”两个部分,细究其背后,恰恰蕴含着深远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舟”和“火”是象征生命与力量的两大要素。船代表着人类出行、冒险以及生存的手段,而火则是驱散黑暗、保障生命的关键。

秦始皇选择使用“朕”,不仅象征着他掌控了生死命运,还是对六国贵族的威慑,提醒他们不要轻视他的权威。

而李斯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犹如将分散的各国凝聚在一艘巨轮上,借助火种前进,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因此,“朕”字象征着秦始皇的雄心壮志,他希望带领国家人民,驶向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想世界。

不过,正是这种极端的使命感,推动了秦始皇留下许多伟大的成就,也使得他的暴政引发了民间怨恨,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从这个角度看,虽然使命感成就了秦始皇的伟大,但也注定了大秦帝国的短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上... 最近上映的电影《封神榜》引发了观众们的热议,其中妖女苏妲己再次成为了热门话题。由于苏妲己本体实际上是...
原创 中... 1962年的时候,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司令费尔特,居然亲自跑到台湾去见蒋介石,这事儿可不多见。他这次去啊...
原创 晚... “昏君是封建王朝最大的毒瘤!”如果一个国家不幸拥有了这样一个“昏君”,那么这个毒瘤的“昏庸细胞”就会...
原创 大... 清朝自1636年建立,直到1912年宣告结束,历时276年,共有12位皇帝坐镇。在这两个多世纪的漫长...
原创 中...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无法持久的困境。大部分朝代的寿命都未能超...
要动武了?F-35就位,中国石... 2025年9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调集重兵,令10架F-35战斗机前往波多黎各,显示出美军对委内瑞拉...
A股险守3800点!成交额缩量... 【大河财立方消息】9月9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回落。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下跌0.51%,报收3807....
唐朝诗人的读书生活:喜欢在山林... 在唐代,学子们入仕以前,一般都过着艰苦的读书生活。正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
原创 司... 对于这一看似极端对比的现象,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仿佛我们在讨论一种“好人战胜坏人”的反传统情节,这...
原创 三... 在三国时期,拥有假节钺的将领代表皇帝出征,意味着这些将领在战时能够自由决策,无需事事请示。拥有假节钺...